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宋代女作家李清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充分肯定了这位才女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这过程中,学者们致力较大的主要是对李清照传记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李清照的词作所进行的探讨。其实,李清照值得研究的东西是多方面的。她既是填词的行家,又是作诗的能手;酷爱金石,能书善画;现存的几篇散文,也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以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为分界线,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急剧变化,唐代的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总的来说,便是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杜甫是这一转变的旗手。经过中唐前期到贞元、元和之间,现实主义又逐渐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发生了以白居易为首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出现了唐代诗歌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多种多样艺术风格的诗人和诗派相继出现,使诗坛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除白居易外,元镇、张籍、王建、李绅、韩愈、孟郊、贾岛、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新乐府诗人自成一家,各有创造,内容丰…  相似文献   
3.
柳永与李清照歌词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永与李清照歌词之比较金振华多样的题材、新颖的格式、鲜明生动的艺术风格,使柳永词在词坛上独标一帜;晚于柳永一百年,生活在南北两宋问的李清照,以其诗、词、文、论的突出成就为后世学者所称道,尤其是她的词,更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柳词内容广泛,落魄之苦、羁...  相似文献   
4.
《清稗类钞》文学类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稗类钞》虽属史类作品,却具有较浓郁的文学色彩,而其中的文学类更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反映了清代260多年间的有关文学现象,记载了特定时代文学、语言、文字等的衍生和演变,对清代文化的研究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1986年12月6日,东吴大学校友总会在东吴旧址苏州大学成立。来自全国的近五百名东吴大学校友和来宾参加了成立大会,许多美国、香港和台湾以及大陆各地的校友拍来了贺电,寄来了贺信和贺礼。会后,举行了东吴大学校友总会的挂牌仪式。会牌由赵朴初校友书写。在成立大会上,原则通过了《东吴大学校友会总会章程》和校友总会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人选的名单。东吴大学创办于1901年,由原博习书院和中西书院合并而成,是国内历史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 ,李清照歌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就 ,尤其在艺术风格探析、比较性和突破性研究方面收获颇丰。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观点陈旧者多 ,真知灼见者少 ;创新不足 ,常存偏颇。深入、多元、细分化的研究态势将引导我们更全面、扎实地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李白与李清照诗歌的共通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李白以诗擅名一世;南北两宋间的李清照主要以词的成就为人们所称道,她的诗流传下来的不多,但却更能面向广阔的社会现实,雄放宏大,“奇气横溢”①,也不可小觑。值得注意的是,李白和李清照这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异性作家,在诗歌创作的领域里,却有着惊人的共通处。本文试就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个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毛泽东的无产阶级政权观金振华“世界上的一切革命斗争都是为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①毛泽东同志光辉的一生,都是为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而斗争。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无产阶级政权观,对干加强全党的执政意识,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决策研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和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执行程序,以保证决策正确,执行有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决定》,充分认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意义,扫除各种思想障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决定》精神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的散文是黄庭坚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他的许多重要的诗文理论和文艺思想大都散见于散文作品中.谈艺说文,评诗论画,是其散文创作的主调,但也不无反映社会现实之作;洁净简放,纵横疏朗,是其艺术风格的特征,但更有饱含深情而发出的激愤之旨、缠绵之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