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伴随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社会流动研究,以社会性别视角切人流动妇女研究,特别是在艾滋病进一步在流动人口中增多的趋势下.通过对甘肃省女性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一般状况与特殊性进行分析,将社会工作方法应用到艾滋病预防工作中,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传统救助工作的专业化等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也有助于将社会性别的理念结合到艾滋病防治的实践中,有效应对艾滋病对女性流动人口的威胁,拓展女性研究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工作回应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敏感的发展历程,西方社会工作对东方宗教、精神性议题、信仰社区、社会结构、民族敏感性社会工作等议题的关注,以及在社会工作实务应用的得失。反观西方社会工作对文化多元性的回应,对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特别是多民族中进行社会工作实务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多元一体的理念与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应该成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国六城市1 465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资料,对青年农民工社区融入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现状与面临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将融入区分为三个维度:职业与经济支持、社区相关活动参与与组织支持、居民群体的支持和排斥降低.调查发现青年农民工职业与经济收入难以有效保证其生活与发展,社区活动中组织支持缺失,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相当的社会隔离与排斥.推进青年农民工真正融人城市,需要超越经济与职业层面的支持,推动社区作为农民工融人的公共平台.  相似文献   
5.
生活方式研究是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研究中的重要视野,基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土族聚居区——青海省互助县土族妇女生活方式进行田野考察,从宗教观念、伦理观、社会流动、民族旅游、教育等维度出发,对土族女性的生活方式及其变迁进行初步的研究,有助于将社会转型中结构性的研究与个人体验结合起来,深化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西北乡村贫困女性是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最底层、最无发展机遇的弱势群体之一。研究从她们的生存环境、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五个方面出发,对西北乡村贫困女性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就如何去关注和审视农村贫困妇女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逐步形成和扩展她们的社会支持,有效帮助他们走出贫困的恶性传递与循环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推进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队伍存在着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社会工作人才教育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建立高等学校一社区双基地三方联动的新机制,整合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以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类培训资源和工作力量,逐步形成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社会工作综合教育培训体系,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