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建国以来,在党的培养下,黑龙江涌现出一批散文作家。有些人,如谢树、门瑞瑜、鲁秀珍、张抗抗、丁继松、平青、赤叶等,在散文创作上已取得了颇为可喜的成就,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他们尚未象岭南散文作家那样形成独树一帜的作家群或文学流派,但已用自己的艺术实践体现出黑龙江散文的某些特色和风格。为了促进黑龙江散文的繁荣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具有独自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的文学流派,很有必要对黑龙江散文作一番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东北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由于历史上民族隔离,封建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入侵等种种原因,致使东北的土地开发较晚,政治、经济、文化落后。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作关东、关外或北大荒。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有的人还将东北视为中国的“文化沙漠”地带。所有的中国文学史书几乎没有一家谈到东北地区的文学现象,好象这里从来就没有产生过文学似的。就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大家也只知在抗战时期中国文坛上出现一个“东北作家群”。至于其他作家作品大概都闻所未闻。为了使读者了解一点东北文学概貌,开拓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拟就近代东北小说的发展与趣味走向做一扼要概述,希望引起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强者的歌吟──东北抗日爱国文学铁峰抗日爱国文学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一种反帝爱国文学.它是中国人民长期抗日救国斗争的历史见证,亦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日到底的艺术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浓郁的民族意识,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战斗精神,既有历史...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们只知肖红另外的两个笔名:悄吟、田娣。最近在查阅日伪时期的旧报刊时,不仅发掘出以前未被人知的肖红的一些作品,如《八月天》(诗)、《祖父死了的时候》(散文);而且还发现了肖红在哈尔滨从事文艺创作时使用的另一个笔名——玲玲。  相似文献   
5.
萧军是哪年开始文学写作的,似乎早有定论,毋庸再议,实则不然。“九一八”事变后,萧军离开东北军,与方未艾到吉林省舒兰县城策动当地驻军抗日。失败后,于1932年初逃到抗日呼声高涨的哈尔滨。不久,哈尔滨陷落。他滞留在小客栈里,写点东西送到报馆去,想借此消磨时日(当时除长期撰稿人,不付稿酬)。  相似文献   
6.
一伊春不仅是红松的故乡,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而且是产生山林散文的沃土。五十年代,王钊在伊春市委书记任内,曾以饱满的革命激情,生动的笔触,诗的语言,讴歌过伊春建国后的巨大变化,林区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和英雄气慨,以及林区生产、建设的伟大成就。关沫南、支援、潘青和门瑞瑜等作家,都曾以彩笔描绘过伊春山林的美丽富饶,讴歌林业工人的开发创业精神与博大胸怀,写下了一些脍灸人口的优秀散文篇章。  相似文献   
7.
这篇文章将黑龙江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与本地区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和“十七年”的散文进行了纵向比较,认为有三个特点:(1)文学观念变革,题材日益开放;(2)打破凝滞的思维模式,表现出多种审美情趣;(3)从客体的直观反映,转向主体的情意投射。同时,作者又将黑龙江新时期散文和同时期的小说、诗歌、戏剧进行横向比较,认为它尚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存在着有待于克服的三个问题:(1)创作队伍老化守成,缺少新生力量;(2)散文观念陈旧,缺乏当代意识;(3)一些作家的文学修养不高,影响着创作的提高和突破。  相似文献   
8.
由于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上把东北沦陷14年的文坛状况、文学思潮的起伏消长、各个阶段的文学现象,以及曲折的发展历程,做了有益的探讨,使大家对东北沦陷期文学有所了解。本文只想就东北沦陷期的女性作家及其创作做一点肤浅的探讨,希望专家和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一、女性作家的崛起。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能成为作家而垂之  相似文献   
9.
萧红论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位著名青年女作家,她已故半个世纪了,至今仍然成为很多传闻轶事的风流人物,很多人感兴趣的女性作家,以及不少传记、影视文学作家笔底下的人物和文学研究者的研究对象.这对不少人来说,都是一个谜.解开这个“谜”,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萧红及其作品的理解,而且有利于青年作家在文学事业上的成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萧红,原名张 莹,三十年代初在萧军同志的影响和帮助下,踏上文坛,在东北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左翼文艺活动。笔名“悄吟”和“田娣”。从第一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到与萧军自费印刷的短篇小说、散文集《跋涉》的出版,萧红在自己的作品中,以她比较熟悉的东北农村社会生活为素材,用血淋淋的事实反映了在日伪统治下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打破了东北文坛上为日伪反动黑暗统治歌功颂德的汉奸文学的一统天下。作者还大胆热情地歌颂了在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因此,萧红受到日伪特务机关的仇视和迫害。在中共东北地下党组织的关怀下,萧红和萧军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