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目前法律语境中,建设工程转包合同一律被依法确定为无效合同。但是为了有效维护转包合同法律关系中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农民工实际施工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了司法解释,确立了无效转包合同参照有效工程合同处理的基本原则,赋予实际施工人建设工程价款支付请求选择权,径直向发包人主张诉权等程序制度。然而由于司法解释对核心概念界定不一致和责任承担划分不明确、不具体等缺陷,导致实践中法律理解和适用上的新问题,蘧需进一步探讨和澄清。  相似文献   
2.
阮兴文 《社科纵横》2012,(11):58-60
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土地法律制度,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云南省开始转变发展方式和用地方式,大胆尝试保护坝区农田与建设山地城镇,破解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矛盾,走地方特色城镇化发展路子。云南省玉溪市和大理州的实践试验表明,“城镇上山”虽然存在诸多困难,但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鉴于保护坝区农田与建设山地城镇的长期性与根本性,加强理论研究,创新法律制度,才是破解发展与保护“两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阮兴文 《社科纵横》2009,24(6):66-68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高发,是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伴生的社会异常现象,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是由特殊的中国国情所决定的。《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说是应对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一场及时雨,至少使各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起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职责;但是单打独斗的政府监管模式并不能从源头上根本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加强食品安全法治监管的同时,出台保障食品安全的国家战略产业政策,采取法治与政策并举的"一鸟双羽"治理模式,为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提供多维度保障,才是最终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周全之策。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收问题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一系列土地征收侵权性立法制度设计是导致问题的根本症结。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人本化土地征收法治模式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代议制民主权力监督模式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兴文 《社科纵横》2009,24(3):76-78
代议制民主权力监督方式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采用的权力宪政监督模式。我国人代制度的非人民性、官僚化、利益化、集团化、兼职化以及代表制度本身运行机制的高度行政化和官僚化等,导致了权力民主监督制度的落空。构建以代表直接选举、代表专职化、选民与代表信息沟通和代表履职监督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权力民主监督模式,是实现权力有效监督的根本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6.
土地征收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中的热点问题,成为各种经济矛盾和社会问题的焦点。土地征收惟一正当目的———公共利益的泛化、征收权制度设计的违宪性、补偿标准严重显失公正、征地缺失正当程序等侵权性立法制度设计是导致问题的根本症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从立法制度上法定土地征收的正当目的———公共利益,构建土地使用权交易"二元结构模式",制定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阮兴文 《社科纵横》2010,25(12):58-60
目前,西部大开发中的依法行政与诚信行政存在若干重大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加强依法行政和诚信行政建设是实现政府主导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阮兴文 《理论界》2014,(11):87-9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其核心和精髓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公平正义是其基本价值取向;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其基本原则;法律权威是其根本要求;监督制约是其内在机制;自由平等是其理想和尺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思潮蓬勃涌现,但殊途同归,从根本上看,其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共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契合了这一理想目标。因此,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学习好、宣传好、践行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引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思潮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的绝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阮兴文 《社科纵横》2014,(9):104-106
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政治民主化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前提和基础。依法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是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通常做法,中国目前也制定了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由于该《条例》存在效力层级较低、规范对象过窄、法律责任不明确、与相关制定法不协调等问题,导致政府信息公开效果不佳。因此,基于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政府信息公开的客观必然性,应坚持改革精神,总结实践经验,及时制定《信息公开法》,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的土地管理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必然产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格格不入。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严格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厘清土地管理制度市场化改革思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依法履行好土地市场监管者职责,构建和培育法治化的土地市场,应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