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究竟育几条规律?这个原来有争议的问题,前不久又在哲学论坛上重新提到人们面前来。有的同志认为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即对立统一规律。”(见1979年4月19日《光明日报》)有些同志认为“有三个”,“不可以对立统一规律来代替其他规律。”(见1979年5月3日《光明日报》)还有的同志说“从唯物辩证法的本性来看,把它的规律限定为一个或三个都是不对的。”“既然客观事物的普遍的本质的关系有许许多多,那么辩证法的规律也应当许许多多。”(见1979年6月28日《光明日报》)姚伯茂同志在同年6月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在向着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现代化事业要求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自然也就有一个现代化的问题。 (一) 哲学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标志是什么? 我们认为,所谓哲学现代化,就是说哲学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反映当今的时代精神。在内容上,要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新情况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加以科学概括,从而能对现  相似文献   
3.
“理论是黯淡的,而生活之树是长青的。”这是十八世纪德国文豪歌德在其名著《浮士德》中的一个耐人寻味的诗句。列宁很喜欢引用这个诗句去嘲笑那些死背书本公式而“不肯去研究新颖生动现实”的人。像歌德这样一个“还留有很不少的庸人气味”(恩格斯语)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讥讽脫离现实的繁琐哲学时能有这等見解,应当说是难能可贵的。说“理论是黯淡的”,孤立地看来也许有点偏颇,容易被人误解为理论不甚重要;但是若与沸騰的生活联系起来看,把理论同生活联系起来看,这倒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遗憾的是,那种醉心于纯粹在书斋里搞  相似文献   
4.
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特别是他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提供了在实践中运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列宁说:“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列宁选集》第2卷,第714页)。毛泽东同志不仅在其哲学专著《矛盾论》中,紧紧抓住对立统一这个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着力加以发挥,而且一以贯之,在其他许多著作中,运用对立统一这个根本观点,对辩证法的一系列范畴作了极其深刻的发挥。例如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中,他对整体与部分(或全局与局部)这对范畴的辩证关系及其战略意义的论述,就充满着活生生的革命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天上亿万颗星星比不上启明星那样晶莹明亮,人间多少美好的祝词莫过于“幸福”那样令人响往。幸福,它像磁铁一般地吸引着人们。古往今来,人们对它的议论何止千万,真是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但是,——什么是幸福的真谛?在馬克思主义之前却从未有人作出过正确的说明。在历史上,各个剝削阶级及其御用学者总是从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来建立自己的幸福观的。在各个历史时期中,有些进步的思想家,曾经对幸福问題作了某些有价值的探索。例如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约翰·格雷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的一段话,是人们都熟悉的:“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毛泽东同志在半个世纪以前所发的这段精彩议论犹如长鸣的警钟,对照一下我们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状况,着实有使人振聋发聩的作用。当前我们理论研究工作的实际状况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8.
整体与部分是否属于唯物辩证法成对范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六十年代初,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合编的《辩证唯物主义讲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曾把“全局与局部”纳入辩证法成对范畴之列。实际上也就是肯定了整体与部分在辩证法中的地位。近年来各地新编的哲学教材有二十多种,都把整体与部分这对范畴从辩证法中拿出去。就是上面提到的上海版教科书,在1979年8月重版时,也把原来有的“全局与局部”这对范畴删去了。是疏忽吗?不是,是限于篇幅吗?也不完全是。究其原因是对整体与部分在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中的地位没有引起普遍的足够的重视。本文意在提出此问题,以引起同志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是西汉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且用神秘的阴阳五行理论解释孔孟的学说,创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这种“天人感应”论,就建立和巩固封建大一统来说,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在当时起了进步的作用。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这种哲学思想本身是正确的。恰恰相反,它是一种极其荒谬的神学唯心论。而这种荒谬的东西,又为中国尔后一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宗法伦理秩序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柱,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坏的作用。今天,当我们要彻底清除封建主义残余的时候,重新批判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国家当前已经形成了一支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队伍。但是,正象周扬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战斗任务》中说的:“批判现代修正主义,总结当代革命斗爭的经验,清理历史遗产,通过这些来发展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这是何等艰巨的任务。要担负起这个任务,人少了是不成的,停留在现有水平也是不行的。我们要努力扩大理论队伍,不断提高这个队伍的水平。”现在的问題就是:我们的理论队伍还不够大,水平还不够高。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无产阶级的方向和路线的指导下,迅速地培养理论战线上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