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似乎人人皆知,无须大作文章。但在笔者看来,并不尽然,无论从学术上还是从现实意义上都有探讨与论证之必要。就学术而言,目前国内外虽有一些论著从某一些方面论及这一题目,但无系统、全面论证与评价;就现实意义而言,国内外至今仍有一批人死死抱住“欧洲中心论”的观点不放,对印度、中国这样一些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持有特殊的偏见,极力贬低它们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认为它们在世界上无足轻重。本文力图对印度在近代和当代世界上的作用和地位作一概要论述,一来为弥补学术上的不足,二来也是作为对上述“崇西排东”思想的一种回敬。  相似文献   
2.
印度实行议会政府制政府机构是指除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以外的全部行政机构。行政官制度即文官制度,印度政府各部门由文官主持日常工作。本文拟分联邦政府机构、联邦各部机构、各邦政府机构以及行政官制度四个部分介绍。总统和直属总统并对总统负责的独立机构(联邦公职委员会、选举委员会、印度审计长、表列种姓和表列少数民族专员、检察长、少数民族语言专员公署)均兼有行政机构的性质,故列入联邦政府机构。鉴于总统、总理、部长会议和内阁等项,在孙士海同志所撰写的《印度国家机构简介》(载《南亚研究》1982年第2辑——1984年第2辑)已有介绍,故本文仅作扼要概述,并略作补充。  相似文献   
3.
论印度现代化的转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印度现代化模式转型的标志与原因———陈峰君论印度现代化的转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印度已从原来的尼赫鲁时代的社会主义旧模式走出 ,并正在向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过渡。印度模式转型的主要标志是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经济体制由尼赫鲁时代的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混合经济模式向东亚政府主导下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转型 ,二是从以国大党为主轴的一党优势制向二党制或三党制过渡。印度经济转型是从80年代初经济改革开始 ,但步伐真正加快是在90年代拉奥执政时期。拉奥政府对印度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进行了被认为是“大刀阔斧”式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二、联邦政府各部联邦政府各部是主管政府某一方面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各有其明确的职权。印度政府各部的设置,随着印度“公营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增加。印度独立后,实行“公私营经济并列发展”的方针,在扶植私人资本的同时,采取“计划经济”和大量依靠外援等手段,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1951年时,印度中央政府所属的企业只5家,投资总额为2.9亿卢比;到1983年,中央政府所属企业已增至200家,投资总额高达3,003亿卢比。“公营经济”不仅垄断了印度的铁路、航空、海运、邮电、军工、  相似文献   
5.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劳动资源非常丰富;它同时又是一个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家,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较差。因此,如何安排好劳动就业,一直是印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印度历届政府,在其制定的五年计划及有关政策声明中,都反复提出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就业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失业问题仍然很严重。其现状如何?根源何在?出路何在?其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供借鉴?这些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论印度模式及其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模式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即从印度独立至 80年代末 ,统称为尼赫鲁混合经济模式时期。第二阶段从 90年代初开始后至今为走向自由市场经济改革时期 ,即印度模式转型时期。两个时期特征有着明显差异。一、90年代前印度模式基本特征经济发展模式基本特征 :尼赫鲁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公营企业、消除贫困 ) 混合经济体制 土地改革、绿色革命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1 )以尼赫鲁式的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方针尼赫鲁自 5 0年代开始 ,便大力宣传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1 95 6年 1 2月 ,尼赫鲁宣称 :“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的发展是东亚合作进程中最为突出的亮点。2003年10月8日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宣布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发展与东南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维护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促进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东亚乃至亚洲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也正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解析印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后实行"尼赫鲁式的社会主义",即政治上实行西方式议会民主体制,经济上则实行所谓混合经济体制和计划经  相似文献   
9.
一、印度工人阶级形成与发展特点印度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发展是印度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由于印度资本主义是在英国殖民主义的作用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而印度取得独立后,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因而,印度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发展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十九世纪中叶,英国资本开始大量输入印度。英国殖民主义为开辟商品倾销市场并攫取廉价原料,便在印度兴修铁路、码头,开采煤、锰、云母等矿产,建立黄麻、棉花、面粉等原料加工工厂,此外在阿萨姆、西孟加拉等地开辟了一批茶叶、咖啡种植园。十九世纪中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朝鲜半岛形势发展时好时坏,几乎每年都有几次大大小小的危机出现,不久前又发生了朝鲜战争以来最严重的黄海危机,对朝鲜半岛的这种变幻莫测、扑朔迷离形势如何评估?朝鲜半岛是否会成为东亚的科索沃或巴尔干?这是人们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做一较深层次的探讨。一、“和线”>“战线”半岛安全局势一直是在“战和”两线交织中并行,甚至难以区别哪条线是主干线,特别在出现种种危机局势时更看不清主次。但从下列诸方面的综合分析中,“战线”无疑要小于“和线”。第一,军事对峙势均力敌,各次冲突均以有惊无险而告终。从军事实力对比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