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顾亚男 《社科纵横》2007,22(11):13-1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体利益关系及阶级阶层结构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我国逐步进入新的社会矛盾高发期。这些作为人民内部矛盾的非对抗性社会矛盾,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正确认识新的社会矛盾成因和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正确对策化解缓解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90后”大学生现已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人群,这一群体存在着平等自主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价值取向功利化、理想信仰缺失,善于接受新事物、但抗挫力弱等特征,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严重挑战.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变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主动占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社会瞩目的一个问题.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较为复杂,既有大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也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影响,但作为政府,其宏观调控政策是否健全有力,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层次和机会,不健康的就业环境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的公平、公正,滞后的高等教育培养直接关乎到大学生的就业适应和档量.  相似文献   
4.
人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的主体性的澄明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中,哲学家赋予它不同的内涵。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来理解主体和人的主体性,科学地揭示和说明了人的主体性,实现了主体性理论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