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明心瞽目院是华南地区建立最早、成效最为卓著的盲人学校,其在课程设置和学生就业方面注重社会和盲生的实际需要,注重与普通教育的衔接。同时,经费的保障与师资的稳定也使其取得了其他同类学校所不可比拟的成绩。这也使明心瞽目院在促进近代中国盲人特殊教育和培养盲人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鲍静静 《社科纵横》2014,(11):133-138
近代基督教学校的学生群体,是中国新式学生阶层的组成部分,既带有时代的特征,又受到基督教学校特有因素的影响。对于这一近代中国社会演变大背景下的特殊群体,本文选择广东地区的基督教中学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学生来源结构变化与就业去向变化,展现基督教中学学生从乞儿到贵族的独特历史场景,反映基督教教育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3.
鲍静静 《社科纵横》2007,22(5):138-139
民国时期的新式中学教育处于起步期,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广雅中学的学生日记为主要资料,从民国时期中学生的家庭状况、职业教育和体育课程几个方面探讨民国中学校园生活,以加深对民国中学生这一群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以教会学校的相继立案标志着西方差会在中国办学不受约束状况的结束。教会学校立案过程中,差会和教会学校方面最为抵制的取消宗教课程问题在政府的强制下不得不妥协,华人行政管理权问题则在华人基督教教育界的努力下得以解决。通过对广东地区差会和教会学校的具体考察,展现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5.
讨论教会中学的华人师资情形是研究教会学校专业化、本土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广州地区的教会中学为一个区域性个案,通过对教会中学的华人校长和教师群体的考察,探讨教会中学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两个阶段中华人师资的本土培训、教育水平、中外教师的比例、稳定性等演变特点,展示教会中学专业化、本土化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鲍静静 《南方论刊》2014,(11):42-45
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的道路是曲折的。博济医校作为近代在华最早的职业医学教育学校,在近代西医教育史上有着诸多的第一次,如课程结构的设置、学制的安排、教材的翻译与编写、男女同校等,本文通过对这一系列史实的梳理,希望从一个侧面加深我们对近代西医职业教育发展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对外贸易与上海经济的早期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对外贸易放在整个上海近代经济史上加以考察,认为对外贸易与一地经济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上海对外贸易的发展首先带来了新式商业的崛起及金融、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繁荣,机制工业品的涌入刺激了进口替代工业的出现,进而发展为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共同构成了上海经济早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