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ICritics use" conflict between civilization and the savage,"discovery and recasting of the national soul," anti-faudalism,"humanism," etc., to describe the main literary currents of the firstdecade of the New Period. By these labels they refer to such trends as"Scars," "Introspection," "Reform" and" Roots." We can actually putthem all under one single heading, "Enlightenment," considering theprevalence of the enlightenment ethos in the 1980s. In fact, all the fourfictional trends from" …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文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商业化浪潮、大众文学的双重冲击下,文学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纷乱无序的“无名”时代,而文学的这种无序状态,实际上是价值观念混乱、价值立场缺失的必然结果。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坚守人文主义的立场,维护文学创作的价值和尊严,是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学命运的学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文学评论》、《东方文化》杂志和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于 3月 15日-19日,在华南师大举办了“价值重建与 21世纪文学”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就上述议题进行了自由而热烈的讨论。我们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发言发表于此,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十分耐人寻味的是,据说陈布雷侍从蒋介石,还是共产党人的所作所为。北伐战争后,李一氓与友人们拟物色一个具有正义感的才子作为蒋介石的“谋略”者,但作为蒋介石的秘书和幕僚、既要严谨,又要才华更要胆识。原先想到的是郭沫若,却偏偏郭沫若又是个浪漫主义才子;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陈布雷。于是就找到了当时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历时性地考察了中国大陆和台湾乡土小说演变的过程 ,认为 2 0世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乡土小说虽有不同的特点 ,但都可以缘着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 ,找到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共同“结穴” ,这种寻觅 ,对于两岸文化之根的整合 ,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帆 《湖南社会科学》2007,2(1):136-139
废名是前期“京派小说”的中坚作家,其乡土小说被称为“田园牧歌”和“乡土抒情诗”,这与他的文化价值立场和叙事风貌有关。在小说叙事上,废名开了中国现代小说“散文化”和“诗化”的先河,而其田园归隐情结这种反现代的审美现代性的文化追求也具有“先行性”。这就是废名“田园诗风”的乡土叙事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帆  马永强 《河北学刊》2004,24(1):131-135
西部文学历来以其丰厚的地域审美文化色彩取悦于读者 ,尤其是进入 2 0世纪以后 ,“现代性”的世纪纹印逐渐洇透在它的字里行间 ,使其在多种文明的冲撞下 ,呈现出斑斓的文化波纹。因此 ,怎样准确客观地去描述这段文学历史的“真相” ,便成为我们追踪它的初衷和结果。自从我们开始这项研究工作以来 ,就不断为“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的建构而努力着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为读者诸君贡献出馨香的一瓣。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化和文学版图上,东部和西部的巨大落差,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东西的界线如何划分?影响中国西部文化的文明形态包含哪些特殊的内涵?它怎样影响民族心理和文学艺术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研究西部文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惯于将“五四”以后的“人生派小说”与“乡土写实派小说”进行分类(或者是按分期来进行归类)。其实,这种分类似乎不甚科学,因为“人生派”的许多作家一开始创作就是致力于“乡土小说”的。和鲁迅一样,“五四”以后许多小说家是从广袤的农业社区进入繁华喧嚣的大城市。在封闭落后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之冲突中,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差迫使他们拿起笔来描写“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鲁迅语)但就“五四”以后许多小说家的创作实绩来看,似乎他们更关注“下层社会的不幸”。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孔乙己》、《药》,无一不是对乡土社区中下层农民的深切关注。继鲁迅之后的乡土小说作家中较突出的有“新潮”作家杨振声等,他的《渔家》和《磨面的老王》  相似文献   
9.
丁帆  李兴阳 《江汉论坛》2007,4(1):128-132
孙犁影响下形成的"荷花淀派"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跨时代"的文学流派之一.他们的乡土抒写,在即时性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中,灌注和张扬具有恒久魅力的人性与人情.其内在精神蕴涵,既有传统美德的承传,又有现代人道主义精神.在叙事形式上,承续京派乡土抒情小说传统,善于在诗化、散文化的小说中,创造清新明丽的意境,形成优美、婉约的艺术风格.这样的审美形态在其流派活跃的年代,始终处在主流话语的边缘;而在其流派沉寂的年代,却又获得了恒久的艺术魅力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七月派”受胡风理论思想、“五四”文学传统和世界文学的影响,走过了一条直面现实人生、突进人物内心的艺术探索之路。他们的乡土小说,执守“五四”启蒙姿态,并将其与“人民解放”和“民族解放”的历史命题结合起来,发展和深化了新文学的启蒙精神,突破了抗战时期盛行的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他们虽然忽略了乡土小说应有的一些艺术品位,但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是乡土小说中极为罕见的,这使他们被视为“异端”,从而导致了其流派的幸与不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