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诗佛音辨>是目前国内外研究陶渊明诗文与魏晋佛教关系的第一部学术专著.龚斌先生对该书中的二文三例提出质疑,认为它们与佛教无关,该书作者特此作答.  相似文献   
2.
丁永忠 《九江学院学报》2001,20(Z1):102-111
自拙著《陶诗佛音辩》问世后 ,笔者便欲对陶渊明之作品所含佛义作一系年笺证。惜其至今未成 ,故谨选其中六例刊出 ,以就教于识者。例一 ,关于《和刘柴桑》之“刘柴桑”与“亲旧故”原诗 :山泽久见招 ,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 ,未忍言索居。良辰入奇怀 ,挈杖还西庐。……栖栖世中事 ,岁月共相疏。耕织称其用 ,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 ,身名同翳如。逯钦立《陶集注》与王瑶《陶集注》 (以下简称逯注、王注 )都将本诗系于晋安帝义熙五年 (40 9) ,本年陶 4 5岁 ,已归田四年了。诗题之“刘柴桑”各家均指“浔阳三隐”之一的庐山著名奉佛隐士刘遗…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世代相传、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的民族民间文化。当前在非物质遗产保护热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面对不断加快的现代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清醒的文化自觉,努力推进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拙书(陶诗佛音辨)是目前国内外唯一的一部研究陶渊明与魏晋佛教关系的学术专著,虽然全书多陋,但毕竟为陶诗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陶渊明是汉魏六朝八百年间的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文学发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自来而还,研陶者盖分三途,或以儒论陶,或以道(玄)论陶,或以佛论陶,虽论有强弱,但并不偏废;爱至今日,著述虽丰,但言陶儒、道思想者多,论陶佛教思想者少;称陶反佛者众,说陶奉佛者寡;从佛教文化角度析陶诗文艺术精神风貌者更微乎其微。究其根源,恐怕就在于我国学术界对于魏晋以来的学术思想主流——“佛…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与慧远是东晋后期,同处庐山的两位著名历史人物,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慧远为“莲宗初祖”,对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关于二人之思想关系,正史未见明载,仅有无名氏之《莲社高贤传》记有陶渊明不入“莲社”故事一则: (潜)常往庐山,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以行,(慧)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焉;忽攒眉而出。(《莲社高贤传·陶潜传》) 宋代,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亦云:“(陶)靖节与远公雅素,宁为方外交,而不愿齿社列,远公遂作诗博酒,郑重招致,竟不可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反佛说辨异——兼评逯钦立先生论陶文之疏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后期,且与佛门人士多有往来。但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都否定他与魏普佛教思想有联系。四十年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就说:“渊明之思想为承袭魏晋清谈演变之结果及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自然说而创立新自然说。……故渊明之为人实外儒而内道,舍释迦而宗天师者也。”(《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陶潜《挽歌诗》三首,是凭籍了魏晋佛教“三世”神学想象才得以突破我国千百年来的《诗》《骚》传统,于现实人生之外另辟出一“幽冥”鬼世界来。抒写其前所未有的奇思妙想,使之成为了千古绝唱的浪漫主义杰作。  相似文献   
8.
浪漫陶诗与魏晋佛教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从内容题材到语言形式,陶渊明的多篇浪漫诗文都可以找到源自魏晋佛经的凿凿证据。事实证明,“亦真亦幻”的自娱型陶诗所具有的“玩心高明而又脚踏实地”、“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的浪漫特色,很大程度是受了魏晋佛教的浪漫想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是一位酷爱文学的人物。然而检索文献,我们发现,在昭明短促的生命中,却干了一件令人十分费解的事。据载,昭明“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一生似未明确褒贬过任何历史人物,独独前他七十四年而卒的“南岳幽居之士”陶渊明,却嬴得了他异乎寻常的尊敬。昭明不仅以其“重明之位,正体之尊”,首次编撰了《陶渊明集》,而且特为之立传作序。就在《陶集序》中,他颇不寻常地评价了陶渊明。说: 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趺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加以贞志不体,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强搜求,粗为区目,……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陶渊明是一个无神论者,是南朝反佛教“神不灭论”的先驱。因而,无论是注释其诗文,还是评述其思想,都不考虑佛教对他的影响。为此,笔者愿呈一异说,谨就陶诗文中所流露的宗教神学观念与魏晋佛教思想作一番比较辨析,供今之论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