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EQ”热反映了中国社会对心理科学的强烈需求,在此“热”过程中较充分反映出学术界的“浮躁”之气,论文集中针砭这种学术浮躁之风,指出在引进国外先进成果过程中绝不可人云亦云,应结合中国国情予以科学引进和创造性地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只有走本土化之路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群体归因偏差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期社会群体对于社会认知和人的发展的归因偏差主要表现在过度归因于体制和政策、社会认识偏差、人情认知偏差、社会浮躁心态与社会牢骚等方面。因此,应通过克服归因从众心理,克服群体归因极化模式,提高元认知水平和强化自我控制等对策,使个体与群体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1983年创刊至今已走过20年历程,其间历任五届主编,办刊思想围绕学术性与民族特色的结合,从强调地方性、民族性的初始阶段到以"民族学"为核心,又到创设"民族社会学"栏目,并关注学科前沿的学术研究,其办刊思想、刊物质量螺旋式提升,刊物也随之成长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民族类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来源期刊等。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的变服改饰有三大成因:同一民族适应不同自然环境而改变服饰;为利于族群认同对有图腾意义的部分进行巧妙保留;为呼应文化环境,外来民族变服化俗融于当地民族,包括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及其服饰实行移风易俗、相邻民族相互习染借鉴、少数民族服饰影响和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服饰。少数民族的变服改饰是少数民族对其他文化的主动接受、被动适应和各民族文化相互习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论牢骚的社会心理因素及个体-群体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A.H.马斯洛的牢骚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着重分析牢骚的层次、类型、社会心理因素和个体因素及牢骚的双面效应,通过深入剖析,使人们认清负面牢骚对个体和群体发展的各种不良影响,自觉提升牢骚水平,以达到个体(自我)和群体(团体)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综述 2 0世纪末中国 (大陆 )社会和心理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情绪智力、情绪智商问题与讨论过程中的种种现象 ,通过参阅中外相关文献 ,论述了至今仍在激烈争论的EI能否测量 (EQ)的问题 ;评价了在引进外来科学成果过程中不严肃的态度和浮躁的学风 ;认为心理学将面对理论发展和社会 (市场 )需求的双重挑战 ,并强调应始终不渝地坚持心理学发展本土化方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作者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居住生活在昆明郊县区的少数民族居民的教育观念,归纳其主要特征,从改革开放进程这一大背景下探求这些教育观念的发展状况,并结合当地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和相关理论对城市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居民的教育观念进行合理的阐释,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改善当地居民教育观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 纳西族古代文艺术及其美学艺观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巴文化中。公元七世纪,纳西族这支古羌人终于结束了若干世纪的迁徙,以环山绕水的丽江坝为聚居地,开始了从畜牧向农耕的过渡并进入了奴隶社会。适应于狩猎游牧生活的巫术宗教文化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在南诏文化和土蕃文化的影响下发生变革,形成了东巴教。东巴教信仰万物有灵,  相似文献   
9.
笔者重点从意义治疗(Logotherapy)的本土化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使意义治疗更切合中国国情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更有利于意义治疗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0.
克服"归因误差"的基本对策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丁立平  杨奎臣 《社会》2002,(1):18-21
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是移居美国的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ritzHei der)在1958年倡导的一种理论。海德由此被誉为“归因理论之父”。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我的行为动机的推论 ,是个体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归因的目的在于能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 ,以便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人的行为必然受其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影响 ,这是众所周知的浅显的道理。因此 ,在归因过程中就应当既要考虑外部原因 ,又要考虑内部原因 ,并且须进行内外部原因的比较分析 ,找到其原因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