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1.
从类型角度而言,当前很多展现平民生活理念的影视剧落入了"类型剧"的俗套;从女性主义的立场来看,一些涉及"婚外恋"的影视剧与其说是"劝世寓言",不如说是"欲望叙事";从"视觉产品"的角度看,很多文化题材影视剧基本被当成了"文化怀旧"产品,在强化了它们的"情感抚慰"功能的同时也失落了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客观立场.  相似文献   
2.
金庸的悖论: 传统男权尺度与现代女性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显示了金庸充满矛盾的女性观,并最终形成了他有关女性创作上的悖论:对传统男权尺度与现代女性观的双重沿袭与反叛。  相似文献   
3.
丁莉丽 《中州学刊》2015,(2):164-168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微写作"风生水起,"微时代"呼之欲出。"微写作"具有以下特征:写作的形式化和即时性、内容的碎片化和消费性以及参与群体的部落化与草根性。"微时代"的来临,给文化批评界提出了新的挑战。批评界要面对这一现实,深度参与到"微平台"的运作中去,使自己和批评对象处于同一语境;要关注微平台的热点话题,努力去担当"意见领袖";适当调整自己的写作笔法,探究如何化艰涩为直白、化深奥为浅显,努力建构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互动的平台和桥梁。  相似文献   
4.
当前历史影视剧创作呈现出"历史正剧"与"历史戏说剧"相合流的倾向,这一合流是当下文化现实中"三元"将"历史戏说剧"的核心文本--"民间文本"当作"共谋"载体被张扬的结果,"民间文本"由此改写了官方/精英文本对历史的常规书写.当前针对这一现象的批评话语则十分单一,基本是站在主导意识形态的立场上抨击"戏说化"的弊端,对历史影视剧创作的改观缺乏现实参照.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的越人气质潜在地契合了散文的内在特质,这成为其成功的基点;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在秋雨散文中体现为史论式大散文的文体建构和“雅俗共赏”的文化建构,契合了世俗审美心理。而其理性精神使秋雨散文提高了品位的同时,也损害了散文的“灵性”特质,最终导致了秋雨散文的模式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丁莉丽 《浙江学刊》2000,(4):119-123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新时期的部分小说作了寓言式的解读,认为女性在其中具有两大修辞功能一是女性作为批判极左思潮,进行“现代性”宣传的转喻而存在;二是作为“镜子”而存在,映照男性的成长,而男性成长正是国家复苏的象征。因而,这些女性并未以鲜活的形象参与新时期历史的生成过程,只是辅助寓言发挥功能的一种卑微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从常规叙事程式和文本风格来探讨当前主旋律影视剧"三元合一"的程度和影视文本中话语结构的构成,能揭示当前主旋律影视剧被"大众叙事"所改写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8.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是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更要将其放置到对大学生施以人文关怀的认识高度。“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促进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扭转当前文化产业低俗化倾向以及拉动文化消费需求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高校存在着活动冷热不均、传播渠道和运作方式单一、活动数量偏少等问题。解决思路在于提高文艺团体和校园的沟通交流,注重高雅艺术的营销,创新运作机制并可以适度引入社会力量来参与,以提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