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语素,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从语音、语义、语法三个方面谈谈语素的分类。 (一)、语音的分类 从语音的角度分类,语素主要划分为单音语素和多音语素两类。 1、单音语素,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语素。如:山、水、看、丰、斤、我、很、和……  相似文献   
2.
语素这个词是从英语“morpheme”翻译过来的.这一术语虽然是三十年代结构主义者提出来的,但语素在语言之中这一事实,决不是二十世纪才有的,而是从语言一产生就存在的.汉语语素也同汉语一起相伴而行,只不过以前没有使用这一术语而已.在我国探讨汉语语素比较多并且讨论得相当详尽的,应该首推吕叔湘先生.1981年7月在“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在中学教学语法里增加语素的内容.1984年2月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简称《系统提要》),首先讲述了语素的问题.这期间有些语言学著作和部分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也都程度不等地讲述了语素的内容.在中学乃至大学的语言教学中引进语素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但需要探讨的问题也不少.下面拟从“语素和语素的识别”、“语素的分类”、“语素的运用和教学”三个方面作些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况钟的笔》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杂文家巴人同志发表在1956年5月6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杂文,后收入杂文集《遵命集》。本文不但命意好,而且针对性强,可称得上是文质兼优的杂文佳品。它闪光耀目,至今不衰。  相似文献   
4.
传统语法一向都把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等当作句子成分来对待的,比如50年代产生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就有六大成分之说。 我们觉得,把它们统称之为“结构成分”比较符合汉语实际。“结构成分”既可用来表示短语中的成分,又可以用来表示合成词内的成分,扩展开来,是不是也可适用于复句,甚至句群内的结构单位呢?恐怕也未必不可以。比如吴启主、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构件”语法》(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一版)就有主句、谓句、补句、衬句等等的称说。如果真能这样把各级语法单位的结构成分称谓统一起来,汉语各级结构单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