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安志红  臧效罡  刘磊  万雪梅 《城市》2013,(11):65-68
一、前言 生态城市是一个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其特点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推动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政府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许多措施失灵。调查表明:限制消费的思想障碍的主要因素有居民收入偏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改革措施不能配套,消费习惯等,因此,有必要采取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转变消费观念,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等相应措施,来克服思想障碍,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试论罗斯福新政的就业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29年至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适时地推行"新政",解决就业问题:直接救济失业者,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立法保护失业者,还特别注重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结果,极大地缓解了美国就业的压力,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虽未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但为后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汉学主义作为一个新的理论范畴和批评话语已经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是欲将汉学主义构建成一个可行的研究范式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其中包括研究汉学主义的产生、兴起、历史演变和内在逻辑.汉学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通过审视汉学主义在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分析历史上一些主要的思想家和学者们撰写的有关中国的学术论著,批判对形成中国学术研究的方式产生显著影响的学术思想,可以获得一个宽泛的汉学主义演变的历史形成脉络,把握其作为中国知识生产的一种体系在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点,并了解其性质和主要特征,从而对最终演化为内在逻辑的一些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进行定位.因此,对汉学主义的历史回顾其实是探讨其基本原则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批判性审视.  相似文献   
5.
万雪梅 《学术交流》2008,12(5):180-182
所谓信息生产力,是指信息劳动者以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手段作为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通过对信息的创造、采集、处理、使用等方法作用于劳动对象,从而获得新的信息产品,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力量.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创新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竞争突出速度与效率的条件下,信息才逐步显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逐渐从生产力诸要素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存在的形式,成为信息生产力这种新的质态.它具有形态的转换性、强烈的渗透性和快速辐射性特征.作为当代先进的生产力,它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加以优化,改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素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极高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磨砺》的解构与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大不列颠文坛的焦点人物之一。她的早期小说《磨砺》在文学史上首次描述未婚单身母亲的心路历程,是解构与女权主义文本的典范。德拉布尔在作品里和现实生活中解构传统女性形象的同时,成功地建构了理想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生活。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是新的经济形态,是工业经济之后将要出现的与我们所熟悉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完全不同的新的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革命性的.本文仅从图书情报工作的角度来探讨一下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图书情报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图书资料信息日益显得十分重要。图书馆建设成了各种教育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目前,图书馆馆员的素质与迅速发展的图书馆事业不相适应,与广大读者的要求不相适应,迫切要求加强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本文就目前的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作点探索。一、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几年来成人教育的发展引起各行各业的重视,也引起了图书馆的重视。图书馆事业发  相似文献   
9.
叙事"视角"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叙事学大框架下,对"视角"的划分,不论是英国罗杰·福勒的"外视角"和"内视角",还是法国茨维坦·托多罗夫的"外视点"和"内视点",都与以中国近千年前北宋画家郭熙的"三远"为主的"四远"有异曲同工之处,而且后者更具有视觉文化的效果.笔者以为,不管是西方的叙事"视角",还是东方中国的"四远",都存在着人的"眼睛之视"与"心灵之视"的问题."眼晴之视"会受当时当地等条件的限制,但"心灵之视"却可以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彼此相近相通;心灵之视的没有偏向将使得我们关注到更多应该被关注的文本、文论、画论等;也使"建构一种更具'世界文学'意味的"叙事视角并使其担当起文学范畴内应负的职责更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知识创新时期图书馆及图书馆员在创新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的表述 ,进一步阐明图书馆及图书馆员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成为知识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