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中国成立至今,治国理念呈现出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发展轨迹,内在蕴涵两种价值理念的转向:一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失重向平衡转换;二是社会管理导向从重视生活质量向关注社会质量转换。引自欧洲的社会质量概念逐步嵌入于这两种转向过程,同时,其也为诠释社会治理问题提供了崭新视角。新时期社会治理研究不应忽视社会质量取向,应在个体实现与社会发展互动统一的视域下,建构以增进社会团结和社会信任为价值基础,以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为核心内容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社会空间的拓展: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已拉开帷幕,此次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对社会管理体制进行实质性变革.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国家社会化是此次改革的内在逻辑.从现实背景来看,民间组织的大量涌现以及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是促进改革的重要力量.从主要趋向来看,经过此次改革,社会力量将从边缘走上前台,社会治理将从控制走向共治,市民社会将由弱小走向成熟.总之,国家与社会将朝着一种全新的关系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康乐是一个集人的健康、幸福、生活方式、经济、精神等方面于一体的结合体,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康乐指数是社区居民对自身的健康、快乐程度与社区发展满意度等综合度量的一种指标,可以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互结合构建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综合获得康乐指数。文章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体幸福感之后,个体健康自评,以及社区层次的社会保障满意度、社区教育与文化因素、邻里互动情况,社区居住环境以及社区共同体意识均对个体康乐指数具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上海社区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借以初步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现况,以期深入剖析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助力健康社区建设.调查表明,从社区方面而言,社区是否具有体育或健身设施、社区是否经常组织健身活动和社区教育均是影响身体健康自评的重要因素;从个体层面来看,个体是否经常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社区文化的收获,以及是否参与社区教育显著影响居民心理健康自评.因此,社区居民的健康是个体和社区双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升社区居民健康应主要从这些方面着手,改变传统的依靠加大社区医疗卫生设施投入来改善居民健康的政策倾向,是健康社区建设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具有明显的质量取向,蕴含以人为核心全面提升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主题,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诸多力量和因素互构与整合的过程,需要以协同思维关注整体质量。引自欧洲的社会质量理论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参考范式,鉴于二者理念及现实上的契合性,中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应关注社会质量向度,可依据社会质量理论架构,建构社会质量取向的、包含三个层面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兼顾人本主义与社会本位为总体发展理念的顶层体系,以社会团结和社会信任为核心价值的中层机制,以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为具体建设导向的底层设计。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社会力量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是新时期立足于社会发展现实,实现反腐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探索,也是我国当前廉政建设亟须重视的现实课题。社会组织、网络力量、公民精神等社会因素迅速成长,构成了我国现有反腐模式得以再次转型的社会向度。反腐模式转型过程中“社会”的嵌入将形成多元主体、多元手段及多元监督的反腐格局,这对创新反腐模式、推进反腐工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综合考察社会质量的内涵和测量指标体系可以发现,社会质量理论具有明显的主观意蕴,价值维度是社会质量研究的重要取向.社会质量的理论架构内在蕴含着社会信心这一重要主题,社会信心是社会质量研究不应忽视的主观价值维度,但在该理论体系中并没有明确体现.社会信心强弱可作为衡量社会质量高低的标准和尺度,提高社会质量是增强社会信心的基础和途径.如何在当前中国改革关键期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质量与社会信心的辩证关系以使两者相得益彰,是社会质量本土化研究需深入思考的现实议题.  相似文献   
8.
青年白领移民的社会适应状态是该群体能否在所居城市永久居留的重要表征。城市外来移民居留意愿的选择,历来存在客观因素决定论和主观因素决定论两种研究取向。调查发现,青年白领移民生活压力对社会适应具有显著性影响,青年白领移民的平均社会适应水平对青年白领的呈偏低态势,多数的青年白领移民有居留趋向。虽然研究数据一定程度上支持客观因素决定论的研究取向,但决定白领移民是否居留应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所在城市的主观认同和归属是青年白领移民真正植根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青年白领移民群体的数量和规模逐年递增,其对迁入地社会结构的变更和城市建设的推进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从当前青年白领移民的成长现状来看,表面光鲜的背后是白领们日益繁重的压力、焦虑与愤懑的社会事实,众多白领身不由己地从白领沦为“白奴”似乎已成常态,由此必会引发青年白领移民群体社会心态的浮动。对1046名白领的研究发现.年龄和收入显著正向影响青年白领移民社会信心的变化.社会信心在性别上的差异性与其拥有社会支持的程度紧密相关;生活压力方面:自购房、自身健康压力及社会信任度显著影响青年白领移民社会信心;社会参与、情感性支持和社交陪伴是显著影响青年白领移民社会信心的社会支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