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融资规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金不足是导致我国众多民营企业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本文基于C -L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以制造业为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析我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融资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对1995-2006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FDI存量对中国出口促进大,而FDI流量对中国进口促进作用明显.同时发现,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增加对中国对欧贸易顺差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进口贸易、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口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发达国家研发成果、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但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以及国外的研发也会对本国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与国外研发之间的关系上,已有的研究存在争论。本文运用中国1985-2007年的数据,采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及VEC模型对发达国家研究开发与中国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研发、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溢出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且将动态技术吸收能力纳入模型后,上述两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拉动力更强。  相似文献   
4.
影响江苏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地区一直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大省之一,本文分析了影响外商在江苏投资时的因素,说明地区经济增长率、开放度、市场化水平、地区人员素质以及政策优惠度都影响着外商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也是中国谋求经济发展的探索之路。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因此而扩大。然而,面对形势的变化和新问题的出现,及时调整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摒弃不适时宜的政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领域、加强相关宏观管理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多方式地参与全球化有助于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互利共赢。立足于长远利益的开放战略调整也应兼顾微观主体当前的适应能力,渐进式的政策调整仍然是协调改革与发展关系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指标,测算中国与沿线各国的铁路联通水平。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铁路联通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与沿线各国的铁路联通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与沿线各国铁路联通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铁路联通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促进效应大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国通信基础设施越好,与中国的距离越近,铁路联通的出口促进效应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内陆国的铁路联通所产生的出口促进效应显著大于沿海国。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科技、成长性和高风险的特征,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化解融资难和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股权融资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整体而言,无论是融资规模的扩大还是企业融资中股权融资占比的增加均能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股权融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企业区位和所有制属性有关,股权融资对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9.
“一带一路”建设有力促进了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为沿线各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总结近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就,剖析存在的难题,明晰在国内外环境变化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的建设理念,恪守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建设原则,是有效应对外界干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项目建设效益的保证。要加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机制建设,明确新形势新格局下“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国家和重点领域,以更高水平的自主开放和制度型开放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内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