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组织理论所表达的自组织概念是指系统的要素按照彼此的相关性、协同性或默契性而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就应该成为自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2.
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的现象,性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一个知识体系。它的发生、发展是有自身的固定轨道,还是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就是由内力驱驶,还是由外力推动,这个问题始终受到大多数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到了20世纪30年代,关于这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技术关系是科技史上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历史演进为中心进行论述。立足科技史,首先对科学与技术的定义进行了概括,辨析了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然后着重阐述了科学与技术本质联系的演进历史阶段:平行发展时期、相互作用时期和融合创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原子论的思维模式古已有之,这种认识模式里有“基本组成部分”和“分割”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科学发展使人类思维深入到“基本粒子”的层次,在研究微观世界的组成时,我们有必要对原子论思维模式中某些机械的观念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5.
18世纪科学发展中有三种社会思潮,它们分别认为最美好的世界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进步主义思想在三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加速发展,随之而来的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  相似文献   
6.
探讨李约瑟悖论,有内史与外史两个基本着眼点。后者论述煌煌,结论已为多数人接受,一句话,中国古代不具备良好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外部社会环境。近些年来,在将古代科学和技术概念进行区分的前提下,从内史的即分析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动因的角度出发,很多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李约瑟悖论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①,即“中国古代只有技术而无科学”,由此又从李约瑟悖论中引发了“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论争,并使李约瑟悖论所涉及的近代科学与古代科学主要是古希腊和中国科学的关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尖锐了。本文着重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试图对上述问…  相似文献   
7.
微格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中,教师在技能训练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制订微格教学计划开始直至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学生的所有活动始终是在指导教师的监控之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利用微格教学进行技能训练中教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新的幻想》一书表现了当时美国学界对于美国与日本经济态势的理解:日本企业利用对工艺流程的革新将美国高科技研发更快更好的转化成工业生产能力;如果不能合适的应对,美国的高科技创新业也不能扭转被日本超越的趋势。本文主要梳理了该书的论点,并结合美日两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表现论述了美日两种创新方式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20年后的今天,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继续深化经济改革的关键任务,吸取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一系列自组织理论的诞生,使对复杂性的探索成为了当代科学及哲学关注的热点。关于复杂系统的自组织性,各自组织理论从不同角度给予了理论回答。自组织理论着重讨论了系统怎样自发地从混沌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发展,研究了形成宏观稳定有序结构的条件、机理和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