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科研成果的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是目前国内外通行的两大科研评价方法.论文认为,信息哲学从信息中介与信息构建的角度分别为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对科研成果评价具有方法论意义.通过论述信息中介说对间接指标评价方法的指导,提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研成果综合评价方法论;深入分析信息构建说与主观定性评价方法之间的关系,认为追求主观定性评价的客观性,实际上指的是评价主体间的一致性,并提出基于信息构建来解决主观评价方法合理性问题的假设前提.  相似文献   
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实质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对其所产生影响的评判、研究成本的测度及总价值的评价;哲学价值论为研究成果评价提供不同的评价视角与评价主体,学术共同体更关注成果的学术价值,政府与社会更关注成果的社会价值;经济学价值论为成果评价提供了"价值最大化"原理与"价值工程"思想,当一项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成果相比质量水平相当时,其研究经费投入越少则价值含量越大。  相似文献   
3.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问题,首先是评价主体的选择问题。根据成果产生的流程与影响范围,可以将相关评价主体归类为书刊编辑、学界同行、社会受众、科研管理者及科研评价中介机构,每一类评价主体具有各自独特的评价视角与评价特点。  相似文献   
4.
面对大量复杂的社科成果评价问题,设计出一套客观的人文社科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已获奖论文作为分析样本进行试评检验。实证研究显示,客观指标评价结果与定性判断获奖等级基本上是一致的,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为专家定性评判提供参考,并可通过接受评价实践的检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0年至2009年间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文献统计分析,从宏观的视角乌瞰相关研究论文的各种分布情况、研究热点问题及其学术影响力等。通过统计分析发现,2004年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论文的高产期,产生了一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标志着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在我国已经由零星探索阶段走向系统研究阶段。高发文与高被引排名并不完全一致,但可以看出高产作者与高影响力作者主要分布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武汉大学,这三家单位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的重镇。这个期间关于成果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的研究较多,而研究热点主要是运用文献计量分析与引文分析的方法,以CSSCI数据库为统计源进行学术影响力分析。此外,关于学术期刊的评价、高校人文社科评价、同行评议、评价机制、创新评价等也是这段时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首次参加《云梦学刊》的学术论坛,深感荣幸,也非常感谢余三定校长的盛情邀请。这次会议选择“科研项目与当代学术发展”为议题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在眼下学术界乱象丛生的环境下讨论更显其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环境与条件进行了思考。认为:无论是用科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定量评价,还是用同行评议方法进行定性评价,都应该重视评价信息源的建设;从学术成果发表开始,净化学术环境;构建社会科学成果查新体系,参与成果创新性测评等等。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政治历史环境、社会现实环境与学术环境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与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状况.从中得到启示: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与学术环境中,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方法才会有效,评价实践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评价理论研究才会趋于科学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