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鸿是中唐时期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士大夫和作家。其《庐州同食馆记》是一篇颇有价值的合肥地方史文献。首先,它提供了一组合肥的地方史知识,如唐朝时合肥的城池、庐州的“郡道”以及“郡米”的漕运情况,尤其是关于“同食馆”的记载非常珍贵;其次,它反映了中唐社会藩镇跋扈、作乱及其对合肥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胡适认为,白话是"活"的语言,言文一致,优美而适用。他从白话化和历史进化的双维同构视角,发掘、建构了一部中国白话文学谱系,并且指出它是中国文学的正宗。他认为大多数唐诗都是白话文学、或近于白话的作品,代表着文学演进的正确方向。这种新的阐释不仅是对唐诗遗产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东方文化中具有普世意义成分价值的维护。胡适的"白话文学(唐诗)"观与他对祖国本土文学资源有较多的感性认识相关,但主要还是得益于世界文化史、科学史和学术史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雅号“谪仙”,最早出自贺知章之口。用“谪仙”来形容和称许李白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背景,其中与道家和道教文化的关系尤为密切.“谪仙”之称概括和反映了李白的几个突出特征,即仙姿。仙性和仙才.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定远县和灵璧县各有一座“虞姬墓”,前者在淮河南,后者在淮河北。本文考证,南虞姬墓始见于初唐文献,北虞姬基始见于北宋晚期文献,两墓都不是虞姬真冢。所谓“南虞姬墓”应是西汉东城侯刘良(淮南王刘安之弟)墓。虞姬被埋葬之地应在垓下。  相似文献   
5.
安徽淮北市境内的柳孜运河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有一个较大的"石砌建筑"遗物。有关专家认为:它可能是宋代的码头。但据本文考证,它是北宋时期所建造的"无柱飞桥"(俗称虹桥)的桥墩遗迹。  相似文献   
6.
唐朝高适的《东征赋》是一篇与皖北历史地理和文化有密切关系的作品,也是判定隋炀帝时期开凿的通济渠流经皖北的一条重要证据。目前学术界对该赋中几个地理问题的注释有瑕疵或遗漏,本文对它们作订正和补充:1.“浊河”即指通济渠(汴河段)。2.“洛城”应该是涣城(临涣城);唐高祖李渊曾在此任谯州刺史。3.“彭城”非指彭城县,而是指彭城郡。4.“灵璧”“灵壁”原作零壁。5.“阴陵”不在今灵璧县,而在定远县境内。  相似文献   
7.
通济渠是隋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条,其东段通称汴河.由于早期文献记载或简略不明,或易生歧义,所以关于通济渠东段(汴河)的具体流经线路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当代历史地理学界主流观点是认可中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里对汴河的记录,即西起黄河板渚(今河南荥阳市北),向东流经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宋州(今商丘市),再偏向东南流经宿州(今安徽市名),至泗州(今江苏盱眙县北洪泽湖中)入淮河.通过研究认可此说,并且发现盛唐人高适的<东征赋>是佐证此说的一条新的重要书证,它比<元和郡县志>早了六七十年.  相似文献   
8.
古代典格记载,春秋时期有“赋诗”的习俗.《左传》所记最多.东汉郑立云:“凡赋诗者,或造篇,或诵古.”(《毛诗正义小雅·常棣》孔颖达疏引《郑志》)这段话对我们理解上古的“赋诗”是有启发意义的.据笔者初步考察,春秋时候所谓的“赋诗”大约有两层意思.一、“赋诗”是指吟诵诗歌例如:《左传》禁公二十七年:“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于西、子产、子大叔、二号石从.赵孟日:‘七子从君以宠吾也,请皆赋,以卒君现,武亦观七子之志.’子展赋《草虫》,赵孟日:‘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当之.’伯有赋《绸之贲…  相似文献   
9.
在李白和杜甫的比较研究史上长期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失误:一是扬李抑杜,一是扬杜抑李,即著名的“李杜优劣论”.这种褒贬轩轻包括人们常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由于前人在古典诗艺方面的修养很高,所以关于李杜诗歌艺术形式上的偏颇之见很早就被人们所纠正.比如宋人严羽曾中肯地指出:“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沧浪…  相似文献   
10.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都取得了极高的诗歌创作成就,但是,他们的总体艺术风格却又迥然不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众多而复杂的,其中两人的文思特征有所不同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惜,这一点尚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拟对此作以探讨。所谓“文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