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自老舍的《龙须沟》始,中国当代文学已然将城市化进程纳入书写范畴。其中京味话剧的创作切切实实地展示了当代北京的城市变迁。继《龙须沟》之后,《旮旯胡同》、《万家灯火》、《海棠胡同》、《枣树》等剧以北京大杂院的拆迁为主题,围绕市民的杂院生活以及由拆迁带来的喜怒哀乐再现了平民视角之下的城市现代化道路。此类京味话剧一方面可配合宣扬城市规划,以戏剧舞台记录城市景观的变迁,从而参与城市形象的建构和推广;另一方面关注市民对城市改造的体验和感受,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再现了城市现代性的诸多问题,为阐释中国的城市经验和城市现代性提供了丰富的文本。  相似文献   
2.
京味话剧的舞台所呈现的多是关于老北京城的人文景观、市井风情、历史事件、传统文化等。它通常在当下和过去、现代和传统的对照之下,回顾消逝的胡同乡土,悼念断裂的传统文化,回忆民族的历史过往,从而展示了一番关于"北京怀旧"的文化面貌。怀旧则是重建认同的一种手段。通过再现失落的胡同乡土,可为现代化进程之下遭遇身份认同危机的现代人以暂时的抚慰;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展示和痛惜,意味着现代性语境之下面对文化同质化的威胁,人们转而于本土文化寻求文化认同;关于民族共同体的重构,则是出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需求。但是京味话剧所展示的"北京怀旧",也是出于文化消费的目的,不能从根本上修复现代人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恋爱问题从新文化领域蔓延至市民大众之间,电影院的恋爱之风盛行。银幕上的爱情故事可激发观众的恋爱意识与恋爱想象,参与恋爱观、性道德的建构,教以具体的恋爱之道,从而起到恋爱启蒙的作用。黑暗的观影环境可为隐私性的恋爱行为提供一定的掩护,而其所散发的性诱惑气息,加之观影身体在与影像的互动之中更易处于一种感性状态,有助于情感的发生,于是电影院往往成为恋爱的一个实践空间。电影院的恋爱现象以及相关舆论意味着现代爱情的社会性胜利。重在彰显个体自主性的现代爱情是构成现代主体的重要维度之一。尤其对于女性观众而言,银幕上下的恋爱风景及其所昭示的现代爱情观与两性关系,有助于女性探寻一个情感自主的自我。作为异性恋爱中的一方,女性在公共空间与男性的公开交往,也有助于促进其权利意识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