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被普遍接纳的发展模式,但在具体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人们对于如何调整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如何权衡不同目标的看法却强烈地受到认知框架和价值立场的影响,进而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背后尖锐对立的政策争论。近年来引发社会热议的耕地红线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政策话语的视角,对耕地红线“存”“废”两派的观点进行分析,讨论了政策争论背后关于证据、故事诠释和认知图景上的分歧,进而认为,在可持续发展的宗旨背后,政策制定者面临着来自社会价值多元化以及人类认知复杂性的挑战,而打破话语霸权、促进不同话语之间平等、理性的审议协商是弥合分歧、构建共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非制度性依附的固化和社会参与的不足是制约我国慈善组织发展的两大障碍:前者蕴于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不仅表现为政慈关系的外在样态,更内化为一种路径依赖;而后者则体现在政府一元支配的慈善运作模式中,使慈善组织带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将社会作为独立主体引入到新慈善模式的构建中,实现慈善运作由一元支配向三方合作的转变应是我国慈善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合理路径。而在政府、慈善组织与社会之间建立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