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单一模式已不适应中国的现实要求,应当寻求多种转移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四种基本模式:农业产业化模式;"离土不离乡"模式;"离土又离乡"模式和异地产业内开发模式。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层次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开发相结合。并且实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更大的空间与自由,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教科书告诉人们个界是可知的;认识是可以被转告的;真理是有用的,有用未必是真理。但通过对这些命题的进一步分析,我发现在对它们作肯定的理解的同时,还有充分的理由对它们作否定的理解。于是,就不由得要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一、人能胜彻底认识世界吗?现行的哲学教科书在批判不可知论时,指出人能够认识世界,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有的教科书则进一步指出“人能够彻底认识世界”,并认为这是科学的可知论的命题。对此,我则不敢苟同。我觉得这是两个不同的哲学命题。它们不仅有量的差异,而且有质的不同。前者是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锐意进取的观念、改革创新的观念、公平竞争的观念、效率优先的观念逐步地确立起来,这些观念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飞跃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又沉渣泛起,恶性膨胀,导致社会越轨现象的蔓延,违法犯罪的增多,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危害。这迫切需要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科学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观方面的教育。而学校的政治理…  相似文献   
4.
城镇失业下岗人员日益增多,既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隐性失业严重,经济发展战略上片面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以及五十年代人口政策方面的失误等诸多矛盾在就业问题上的集中反映;又是市场经济体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并不要求消灭失业,而是要通过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用立法规范来控制城镇失业率。同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1979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改革,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国家又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加上长期以来在农业基本建设中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充分发挥了作用,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特别是粮食生产,从1979年到1984年,仅仅六年时间就由3000亿公斤猛增到4073.1亿公斤,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以至于1984年下半年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现象。1985年以后的农业形势急转直下,出现了“滑坡”现象,特别是进入1987年,我国农产品普遍短缺,“买粮难”的呼声四起,农副产品的市场供应日趋紧张,农产品的严重短缺,形响了我国的经济稳定,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对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有效地实施社会控制,预防和减少各类犯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繁重而又紧迫的工作。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的特点及危害,并从社会、心理诸角度探讨了犯罪率上升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工作已逐步展开,并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改革,政治课教材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不仅强调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而且注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对政治课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当然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要进一步深化,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全面提高政治教师的素质,进一步改革教材内容,并重视视听教材的编写及其施教工作,在教学方法、考核形式、评估标准方面要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8.
要提高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突出其理论性。准确选择讲授角度,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全文位、多层次的揭示邓小平理论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