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易流行论     
日本俳谐诗人松尾芭蕉所提倡的俳谐理念"不易流行",实际上是在讲求俳谐的风体.松尾芭蕉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献,理所当然会受到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如庄子、易学、儒教、宋学等等思想的影响.该文认为"不易"与"流行"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存在.通过宇宙构造、人体姿态以及阴阳二气等观念来阐释松尾芭蕉俳谐理念的精神实质,强调"不易"与"流行"是松尾芭蕉俳谐创作的特征与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2.
佟君 《日本研究》2011,(3):100-104
论及村上春树文学,人们常常认为其文学作品大多是大众文学性的小资情调,如《挪威的森林》,而后我们发现村上春树文学的创作走向发生了改变,其创作超越了大众文学与纯文学的界限而成为综合小说,也就是表明村上春树的文学选择从《挪威的森林》的情绪,经过《海边的卡夫卡》的混乱,直至《1Q84》的严肃,由此可以看出村上春树文学的一种创作主题的走向选择已经从个人走向群体,更由群体走向人类社会,从而使其文本呈现出了社会关怀的宏观叙事景象。我们从这种文学选择中可以看到一位敢于站在脆弱的鸡蛋边,不惜粉身碎骨撞向坚硬高墙富有正义感与抗争勇气的良知作家。  相似文献   
3.
日本大众文学家司马辽太郎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 ,对日本近现代历史的演变作了深刻的剖析 ,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亚洲的落后缘于儒教的僵化 ,近代日本的成功正在于于“脱亚入欧”中摆脱了儒教教条的苑囿 ;但潜存于日本社会之中的专制倾向 ,致使日本又走上了军国主义的侵略道路 ,不仅给其他国家带来了灾难 ,也造成了日本自身的毁灭。他的这种国家史观以其独创与新颖性而被时人誉为“司马史观”。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日本花道自近世开始。日本为了建立一个较为有秩序的社会,就把中国的一些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三才等理论引进了安慰人心的花道体系,并因此造就了日本花道中插花的形式。而在插花真正形成之前的奈良与平安时代,已经存在日本民间的折花插头习俗,尽管不是真正的插花艺术,但是仍然为插花成为花道铺垫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司马辽太郎及其中国文化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司马辽太郎其人日本大众文学作家司马辽太郎 ,原名福田定一 ,1 92 3年生于大阪市 ,1 941年考入国立大阪外国语学校蒙语专业 ,1 943年应征入伍加入加古川坦克联队 ,并被派到中国大陆。先在陆军四平坦克学校学习 ,1 944年转赴牡丹江 ,被分配到日本陆军坦克第一联队。日本在二次大战中失败使他受到了激烈的心灵震撼 ,由此开始陷入了对日本历史的沉思。这或许就是使司马一生都对历史表示出极大兴趣的初始缘故。战时亲身经历过的坦克联队士官的生活 ,对他的世界观或历史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 946年进入京都新日本新闻社 ,负责对大学与神社寺…  相似文献   
6.
日本神话是一种世界起源神话 ,它包含着以男女生殖方式而产生世界的一种思想 ,日本神话中存有许多中国神话的痕迹。本文通过日本神话与中国神话在诸多方面的异同点的探讨 ,试图说明日本神话的文化渊源与精髓  相似文献   
7.
日本花道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花道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间作为插花曾被日本人认为是具有生灵的东西 ;插花最早与僧侣结下佛缘 ,并被视为神圣 ;插花与妇女、与茶人、与池坊家庭均有着深刻关系。除去宗教的意义 ,当然更多的应是花道所具有的文化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8.
与谢野晶子(1878-1942)的文学创作始于日本明治时期,尤其在大正初年赴欧旅行回国后,开拓了眼界的与谢野晶子意识到在日本解放女性的重要性,为追求女性本真的生活方式而进行社会评论活动,以及在文化学院进行女性教育实践及其他社会教育活动。她从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言论,在女性话语史上占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其文学世界与思想意识里所体现出来的贞操观、经济独立观、女性教育观等女性主义思想也在日本文坛乃至日本社会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9.
日本古典文艺理论中的“物之哀”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古典文艺理论中的“物之哀”理解与翻译以及实际表现 ,在以往乃至于目前的日本学研究界都是议论纷争的热门话题 ,对此笔者作出了相对应的思考与批评。在对“物之哀”的理解方面 ,参照我国古典《文心雕龙》的理论 ,认为“物”乃是客观之存在 ,“哀”则是对于客观存在表现出来的主观反映 ,综合言之即是一种对人生的深深感动 ;在对“物之哀”的翻译方面 ,认为应该将其翻译为“感物兴情” ,因为“物之哀”的“哀”即是表现了诸多的情感成分 ;在论述“物之哀”的表现方面 ,主要参考了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的文句 ,分析了不同场合或的不同议法  相似文献   
10.
佟君 《日本研究》2009,(3):91-93
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中体现了人本主义理念,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抓好教育就是要从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的角度出发,既要教授知识,又要培育人的"良心",做到两者兼备。教师是教育的"关键",要树立人本主义理念,家庭是教育的"原点",父母要尊重子女的人格,还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本文仅就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理念,提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