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木斋先生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从诗本体的原生视角、诗客体的立体释读、诗主体的通盘考量等三个层面发覆正谬,又通过多学科之间的的嫁接、杂糅、融贯、跨界,扩展视域,形成了一种圆融的柔性机制,共同推进了《古诗十九首》的深入开掘,最后完成了学术积累的集成绽放,得出《古诗十九首》作者及写作年代的木斋"新说",其古诗解蔽路径具有方法论的学理意义、启发意义和指南意义。  相似文献   
2.
3.
主流意识形态召唤下的《闯关东》,在影像叙事过程中实现家园想象和英雄演绎的表达,使民族精神的彰显成为可能。"主旋律"和"开年大戏"是主流话语对《闯关东》深层叙事逻辑的内在召唤,而表层的影像叙事则是描绘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多元话语色彩。主流话语在建构自我主体形象——民族精神过程中,不断与民间话语进行博弈、阐释,最终将其归化。剧中人物从传统家园背离到新家园重建,完成了整个民族集体的"家园想象"。《闯关东》传达的是一种民族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鼓舞着受众,使受众心悦诚服地认同中华民族的"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主流意识形态召唤下的《闯关东》,在影像叙事过程中实现家园想象和英雄演绎的表达,使民族精神的彰显成为可能。"主旋律"和"开年大戏"是主流话语对《闯关东》深层叙事逻辑的内在召唤,而表层的影像叙事则是描绘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多元话语色彩。主流话语在建构自我主体形象——民族精神过程中,不断与民间话语进行博弈、阐释,最终将其归化。剧中人物从传统家园背离到新家园重建,完成了整个民族集体的"家园想象"。《闯关东》传达的是一种民族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鼓舞着受众,使受众心悦诚服地认同中华民族的"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乐府诗在初唐时期的变化,主要是走向了去声乐化道路,七言歌行体正是这种去声乐化的表现。乐府诗在初唐时期呈现去声乐化现象,首先是由初唐君臣对于六朝以来宫廷绮艳乐府歌诗的戒备心态所决定的,其次是初唐时期燕乐盛行的结果,因而在燕乐统治乐坛的初唐时代,词不具备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