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1.
司汤达的《巴玛修道院》是作者生前就获得赞誉的唯一的一部作品。小说所表现出的对社会的深刻批判,以及通过人物活动展现的、对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社会生活的生动描绘,都能与作者的杰作《红与黑》相媲美,它和《红与黑》被称为司汤达的创作中的“双璧”。值得一提的是,《巴玛修道院》是司汤达的“域外小说”,写的人物是意大利人,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都是描写知识分子生活遭际和思想状态的短篇小说。这三篇小说写成于二四、二五年。这时候,五四革命的浪潮已过去,新文化统一战线发生了分化,成员中有的高升、有的隐退、有的前进。原来那“充满了革命的呼声和无情的剥露”群愤高涨的年月,已被沉闷阴冷的空气,一切都为颓唐、麻木、虚伪所替代。有不少原先的革命的战士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成了迷路的羔羊。就是鲁迅本人,在当时也有“成了散勇,布不了阵”的感觉,呼喊着“新的战友在哪里?”这几篇小说描写的正是当时这种犹如寂寞荒凉的古战场般的社会现实和在这环境中的现实人物。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中国二十年代革命低潮时期,知识分子苦于找不到出路的“多余人”——傍徨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