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傅炜莉 《东方论坛》2009,(5):126-126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纯文学史观的引入和研究方法的借鉴一度使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取得了可观的进步,但是对于蕴含于文、史、哲一体化状态中成长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学,纯文学史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的视野。近年来,许多学者深切认识到这一点,开始提倡“大文学史观”,刘怀荣先生的《周汉诗学与文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正是作者数年来身体力行的研究成果之一。此书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全、深、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乐府诗音乐文学的特质决定了乐府诗研究需要音乐、文学两个层面的综合考察。故事体歌诗作为西晋乐府诗独特的一类,以演述故事的方式发展了乐府歌诗的表演艺术,而这些歌诗的表演又对歌诗内容本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晋代表性的故事体歌诗有《艳歌行》、《秋胡行》、《秦女休行》、《惟汉行》等,从歌曲类型看,这些诗歌主要收录在《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歌诗的题名、曲调、本事、体式、风格影响到诗歌内容;可表演性为歌诗内容的简化提供了可能;女伎表演主体和观众喜好影响故事情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傅炜莉 《东方论坛》2016,(1):123-124
崂山文化在青岛文化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向来为学者们所关注.由青岛大学的一批学者共同完成的《崂山文化研究丛书》(刘怀荣总主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致力于“把崂山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准确地介绍给海内外游客”(第3页).《丛书》包括《崂山道教与佛教研究》《崂山文化名人考略》《崂山志校注》《劳山集校注》《周至元诗集校注》《崂山诗词精选评注》和《崂山游记精选评注》七部著作,从多个角度对崂山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中的《崂山志校注》,是苑秀丽、刘怀荣两位教授继《崂山道教与〈崂山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崂山文化研究专著.该书从标点、校勘、注释到研究,均用力甚勤,就笔者所见,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傅炜莉 《东方论坛》2011,(4):69-72,101
西晋乐府诗的功用性增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治功用性增强,一方面娱乐功用性增强。其中,郊庙燕射歌辞和舞曲歌辞创作数量增多,并成为当时主要的音乐类型,这类诗歌的创作者主要有傅玄、张华等几位朝廷重臣。西晋乐府诗的主要部分是配合雅乐和舞曲的政治赞美歌诗,这类诗歌的主要用于祭祀礼仪和日常娱乐观赏。  相似文献   
5.
傅炜莉 《东方论坛》2007,(4):124-125
2007年4月22日至24日,"《文学遗产》青岛论坛"在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文学遗产》编辑部、青岛大学主办,青岛大学文学院承办,来自《文学遗产》编辑部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高校的五十多位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四十余篇.  相似文献   
6.
曹魏时期的乐府诗歌以文人创作为主,它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并注入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入世热情。这些诗歌的内容大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寄托鲜明的现实关怀;二是抒发强烈的建功立业之志;三是表达生命有限的焦虑和建功立业的紧迫感;四是抒发感世伤己的不平之气。  相似文献   
7.
傅炜莉 《云梦学刊》2011,32(6):55-57
东晋南朝乐府吸收了大量南方民歌。而这些民歌大都特色鲜明:《清商曲辞》中的《昊声歌》和《西曲歌》以情歌为主,却反映不同地域、社会阶层、职业差别;《神弦歌》为祭祀歌曲;而《杂曲歌辞》、《杂歌谣辞》或诉说爱情,或讽刺时事,反应人民最直接的心声。而从创作主体看,这些所谓“民歌”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文人、乐工、歌伎创作或润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