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该文在前辈学者对<班簋>考释的基础上,通过对铭文的语言学审视,综合运用偏旁分析法、二重证据法和语法规则,发现"(钅正戈)人"即<诗经·小雅·采芑>"钲人伐鼓"之钲人,并结合训诂资料及<周礼·地官·鼓人>所记"鼓人"职责,探得"钲人"是在将帅指令下通过击打钲鼓向军队传递行止命令的官吏;"遣"是个表示"施""舍"义的动词;通过<班簋>铭文、周人观念、<诗经>原文和孟子解诗的比较,求得"天畏否畀屯陟"中的"天畏"是一个定语后置式的名词短语;通过"天畏否畀屯陟"与<周书·多方>"惟天不畀纯"对勘,从语境与行文的角度,证成<班簋>铭"天畏否畀屯陟"之"否"当读为"丕"、训为大;"惟乍昭考爽谥曰大政"意为以被称为执政大臣的英明父亲为榜样.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中单音副词主要来源于实词的虚化。实词虚化包括由实词本义直接引申虚化、间接引申虚化和由实词假借而来三个方面;单音副词在向复合副词繁衍的过程中,表示时间、范围、状态、程度、推测的副词,其构成复合词的能力最强,流传的时间也最长。  相似文献   
3.
《千字文》是南朝儒生为皇帝太子编篡的识字课本,历来逐代流传,成为所谓的“童蒙教材”。它大量地宣扬了儒家思想,同《三字经》一样,流毒甚广,影响极坏,必须给以彻底批判。《千字文》在许多地方宣扬了孔孟之徒“忠孝合一”的反动观点,“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就是这种反动观点的说教。“忠孝合一”究竟是什么货色?为  相似文献   
4.
特殊副词“相”的历史流变及其用词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个重要虚词。从战国到西汉初期,“相”作为副词使用已相当普遍,主要表“互相、递相、相与”义。春秋战国时期,“相”字的偏指用法,处在萌芽阶段,公元一世纪前后,有所发展。汉末至魏晋六朝,是偏指“相”字迅速发展、成熟阶段。而在具体运用中,副词“相”作为“互相”义和偏指一方的用法在语法功能上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5.
兰和群 《南都学坛》2005,25(5):74-75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和“知言养气”的创作理念。“知人论世”说,即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强调作品产生的时代、作家的经历。“知言养气”说,即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