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关于清流派,一般观点认为有前后之分。所谓前清流,以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首;而后清流,以户部尚书翁同和为首。不过严格说来,后清则流实际是形成中的帝党。故本文所说的清流,主要是指前清流。黄浚在所著《花随人圣庵摭忆》(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版,以下简称《摭忆》)中指出:“及晚清同光以来,则汉大臣互相齮龁,而满大  相似文献   
2.
中法战争后期,清政府在中国军队取得镇南关大捷等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决定乘胜即收与法国结束战争。这种作法直观看来有些令人难以理解,因此史学界对此一般持否定态度。其实,当时中国面临着比较困难的局面,主要是:战争的整体军事形势不容乐观,法国方面并没有改变对华战争政策,中国的周边形势非常严峻。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认为,乘胜即收是清政府迫于当时各方面的不利形势而采取的保守性决策。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说的“甲申政变”是指1884年(光绪十年)4月8日清政府内的“军机大换班”事件,而不是指同年12月日本侵略分子在朝鲜策动“开化党”人进行夺权阴谋的事件。本文拟对甲申政变的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略作探讨。一、1861年(咸丰十一年)清政府内发生“辛酉政变”,造成太后垂帘、皇叔议政的局面,乃是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合谋的结果。慈禧与奕訢虽然在反对肃顺一派当权这一共同点上开始合作,并夺取了政权,但二人对政变后权力如何分配的问题却是同床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受外部力量冲击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屈辱与抗争始终交织在一起。由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是漫长的和曲折的,因此我们研究的着眼点既可以落在社会宏观发展方面,也可以对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具体领域的变迁进行考查。本文拟就管见所及,对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关于教育救国的思想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时期的思想家群体中,张竞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他留学法国8年,广泛研究多种学科的理论,形成比较系统的关于性文化的思想,其中主要包括节制生育、优生优育、性教育等方面。这些思想是五四时期激进知识分子探索中国社会进步途径的一个方面,对于社会变迁和文化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法战争中的援闽问题与李鸿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4年7月间,法国兵舰陆续开进闽江口,与福建水师成对峙局面,马尾的局势骤然紧张。福建前线大员张佩纶等人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多次上奏请派南洋、北洋水师支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却明确反对援闽。一般认为,李鸿章拒绝援闽是“由于自己卖国投降的政策和‘畛域’观念”,批评他不顾全局,只图保存属于淮系的北洋水师。本文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群体中,洪仁玕、容闳、冯桂芬具有典型性。三人都较早提出过比较系统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良方案。由于三人的政治生涯不同,三人思想的社会影响也有区别。洪仁玕的思想昙花一现,对太平天国没有太大的影响;容闳的思想作用于洋务派,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冯桂芬既是洋务派的重要理论家,又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实践者,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法战争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在近代史上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清政府在中国军队取得一定胜利的情况下急于求和,屈辱地接受了有利于法国的议和条件。研究者一般认为,清政府的腐败和“投降卖国”政策是造成这次外交失败的原因。对此,笔者提出一点新的看法。中法战争后期中国取得一定的军事胜利,主要是指1885年3月24日的镇南关大捷和29日的谅山大捷。这两次大捷也就是茹费理内阁在3月30日垮台的直接原因。旧论认  相似文献   
9.
关威 《晋阳学刊》2007,(1):91-94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方兴未艾的妇女解放运动推进下,一些激进人士强烈批评了封建的两性伦理观念,提出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开展性科学研究,改良社会风气,进行健康的性教育等主张,这既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也对社会变迁和思想文化进步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中,各个时期都有重要人物关注教育救国问题,为发展教育做出努力。过去人们一般赞扬革命救国,对教育救国的作用评价不足。中近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救国与革命救国的关系对近代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救国与革命救国都是中国走向近代化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