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1.
"断桥"考     
名为"断桥"而实不断的现象并非杭州西湖断桥所独有,而是广泛见载于唐以来的诗文作品中.其本义乃指渔人为方便用簖捕捉鱼蟹等而设的简易梁桥,亦可行人,或写作簖桥("簖"为"断"的后起分别文).断桥在文人的作品中逐渐被赋予了别离、隐逸以及结缘爱情等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先民为自己的生命节序所设定的一系列过渡点,在这些过渡节点中,奇数重叠节日的布局最为明显.奇数重叠节日于新年节日中从初一到初七的小循环及至全年节日之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至九月九的展开,与中国传统学术之"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的宇宙象数生成思想有着某种神秘的一致.人们通过奇数重叠节日来模拟天地化生万物以至于人的过程,并年复一年地体悟着生命由"再生"的准备向回归、新生、繁衍、成长、婚配和欣然于老成过渡,完善着生命演进的心绪,引导生命走向终极的平和.  相似文献   
3.
文化一词,顾名思义,在中文语境中本指用文饰来转化,即主体人用文饰来实现自己由自然人向文化人的转化,诸如其生存经验的积累、情感表达的增华、伦理秩序的选择、生活习惯的传承等等,皆是文饰的具象化表现。然由文化之词源亦可推知,在主体对自己文饰的同时也必然对其原具的质有所遮蔽,宋程颐在《伊川易  相似文献   
4.
“儒”字的古文正确写法当为“”,其造字理据为“浸润于天的人”,意即前人所揭示的“通天地人曰儒”.这与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的体悟“中正之心”的“忠恕”之道是完全一致的,而宋代道学家们在整合佛老百家学术思想基础上所建立的“理”本论思想,也正是对作为“心之中正”的儒道本体论的进一步具象化.  相似文献   
5.
礼经与早期文献所载的亲迎告庙礼并非限定于亲迎当日,而是在亲迎事宜既定后到亲迎前的时间段内特择一日举行.这一做法也成为唐以来多数朝代天子纳后的惯例.自品官以下至士庶阶层,历代官方礼典则多规定在亲迎当日的清晨告庙,民间婚仪为缩短婚礼仪程亦多选择临行前告祖.两宋时不仅有亲迎前告祖,新婿至女家后还要拜女家先祖,甚至有新妇至男家后新人共拜家庙的环节.朱熹《家礼》明确了男女两家在亲迎当日须分别告庙,明清时期民间婚仪大多依据《家礼》,这一婚俗随之固定下来,至今仍在许多地区延续,成为新人在婚礼这一重要的人生过渡礼仪中与家族沟通融合、 获得身心安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仪式结构可以说是典礼的“基因排列”。在以冠婚丧祭为代表的传统人生四礼中,婚礼是唯一一个由主体本身自主完成的典礼。从结构学的角度来观察,传统婚礼的六礼可以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个环节为阈限前的分隔环节,以亲迎为阈限环节,而以成妇、成婿为阈限后的聚合环节。这些环节在古今殊域的践行中有着复杂的仪式呈现,其中又以阈限亲迎的仪式结构最为丰富。从主体及其对境的表征来说,亲迎的仪式结构可以分为五个节点:家、庭、门、车、路。其中家又是由室、堂、庙三个节点构成,新郎、新娘通过五个节点的往返出入建构起亲迎的“神圣时空”,并在此时空的对境中通过彼此以及与双方父母、祖神和天地人之间的沟通融合仪式,完成“继后世”“合二姓之好”和“事宗庙”的婚礼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隐在的深层礼义认同与显现的表层礼仪表达共同构建了传统婚礼仪式结构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7.
礼器作为礼学传统中的一个概念,因被用于多种语境而致意义所指不一,给礼学的结构理解和实践操作带来了很多困扰。以《礼记·乐记》所论之礼学三要素“礼情”(礼意)、“礼文”(礼仪)和“礼器”为据,结合中华礼学发展史和当代人类学对民间礼仪活动的田野观察,对其所述的“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加以分疏,可发现传统礼器的概念应包括用来进献给行礼对象的实物和承载此实物的“包装”,以及寄寓在此实物及“包装”上的等级制度和文彩形态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数术就是有关命运的学问,即探讨生命在其时空展开过程中如何与所在环境形成最佳的互动关系.孔子曾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故中国历代学人多以数术知命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国之大事至百姓日用之间,亦无不渗透着数术的影响,可以说,它是中国传统民众信仰的渊薮.中国的数术思想是以顺从道德本体的天命为宗旨,通过模拟宇宙生化过程和观测归纳的办法来了解天命的内容,它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以龟壳和天地盘为主的拟象卜,以易占演数为主的拟数占,对天文、地理、人文、物理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归纳以得出吉凶结论的本象卜,以及因生辰时间而推其命理的本数占.这些命理思想可以有效地制约个体理性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行为,以帮助人们实现"乐天知命"、天人合一的理想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日月神话的象征原型考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的日月神话中,蕴涵了一个由象征原型建构起来的民族精神模式:一是太阳神话的象征原型,由日神帝俊转化而成的三足"踆乌",熔铸了父神创造万物的理性进取精神;二是月亮神话的象征原型,由月神常羲转化而成的母神嫦娥以及作为生殖神的蟾蜍、兔子,整合了母神通过生育而实现的种族不死的永恒精神,汉魏六朝之际形成的桂与吴刚神话,则把这种追求永恒的精神落实到了个体之上;三是日月和合的象征原型,它代表了刚刚摆脱无意识之"水"后所形成的对永恒之进取的文化新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藤田幽谷(1774-1826)的青蓝舍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后期水户藩的一所著名汉学塾。该塾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培养忠孝一体的君子为目标,教育课程以《孝经》为中心,同时教授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国语》《左传》等课程,并且鼓励诗歌教育及文武兼修,但排斥老庄之学以及侧重评述的书籍。青蓝舍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提倡博采众长,不拘泥于一家之言。青蓝舍培养了众多后期水户学的中坚力量,并为幕末的维新运动提供了积极动力,是日本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所汉学塾,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日本教育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