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沈从文置身于具体而复杂的现代文学场,通过继承或辩驳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的经典观:将小说作为经典体裁,并且深化了小说抒情化的路径;将文字作为经典的基本媒介,强调文字的节制及其形神的统一;兼顾经典的精英化和大众化,更执著于前者的独创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作家萧红的文本内部存在着种种差异,这一特征源于反讽叙事。诸如《生死场》中场景的并置构筑了文本的丰富主题;《呼兰河传》中叙述者与童年、成年的"我"三种视角的杂糅使得文本内部呈现温情与荒凉的多重色调;《马伯乐》中悲凉而倔强的萧红面对世人冷遇不惜反叛自己成熟的风格,实践着对男性文本的滑稽摹仿,人物自身、仿本与原文本之间存在多重差异,重复的反讽成了笼罩文本的叙事动力与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鲁迅早年的地方体验与时代思潮保持着张力,受其影响并保持个性:支持地方自治,却疏离真实的地方政治;整理乡邦文献,却消解革命意义、坚持学术立场;质疑狭隘的省籍认同,却不迷信国族、世界等新的群体认同。  相似文献   
4.
《语丝》被指为“新式《晶报》”周作人对此多次否认,并区别自身的滑稽与《晶报》式滑稽。进一步观察--J-4~N作人对传统滑稽文学多持否定态度,而以西方文学中的滑稽资源为典范。本文通过探讨周作人叙述中的两种滑稽的来源及立场,揭示这一滑稽论争背后所隐藏的话语权之争,并指出周作人这一二元对立的滑稽立场,造成了后世文学史叙述对于传统滑稽文学的无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