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农村到城市,农民工面临的依然是以"关系"为特征的人情社会。"关系-人情"能满足农民工的情感性需求和工具性需求。在交往互动中,农民工尤其是中下层农民工易于过度依赖同质性群体,呈现情感互动的"内卷化"趋势;同时,由于部分权利缺失和权力剥夺,农民工也面临资源和利益分配不平等的境遇。"关系性排斥"是农民工在文化历史环境、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三重作用下遭受的困境,要从政府、社会层面出发积极改善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2.
面对传统的二元对立研究方法,吉登斯在继承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了结构化理论。他以行动者为逻辑起点,在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强调社会互动,超越了传统的"二元对立"。吉登斯看到了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重视结构对于行动的约束性,他提出的结构化理论为解决整体论和个体论之间的分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他在把结构看做行动媒介与行动结果的基础上,引入时空概念,为研究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提供了依据,为分析人类实践活动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乡村共同体的衰落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体是一种具有共同利益诉求和伦理价值取向的一种社会结构。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持续作用瓦解了旧的乡村共同体,但也为新型乡村共同体的重建提供了机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契合了传统农村在转型期的社会、文化环境,顺应了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趋势,能很好地结合内外力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重建乡村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社会中,强弱关系对于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依靠乡土血缘为基础的强关系,农民工成功进入城市;依靠以异质性、多样性、工具性为特点的弱关系,农民工成功在城市扎下根。强弱关系的相互转化成为农民工在城市场域中成功生存的重要法宝。积极构建弱关系需要从主客体两个方面努力,即既发挥农民工自身主体性,同时也要从政府、社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处在风险社会的企业无时无刻不处在危机中,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可能产生危机,解决企业危机应遵循5S原则,同时运用3T理论。对于危机,企业要及时控制、真实传播、积极善后,要针对受害者、消费者团体、媒体、上级监管部门、企业内部等作出相应对策。进行危机公关最根本的是要秉持"诚信原则",危机公关并非万能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维护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