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和经验的重要基础,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起重要作用。协商作为语篇语义系统的重要内容,是隐喻实现人际功能的重要途径。隐喻的本质与理解过程决定了其本身意义的协商性;同时,交际参与者可以通过选择何种表达方式推进或中止对某一隐喻的协商,实现其意识形态功能。隐喻作为一种间接话语是推进协商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交际中,交际参与者通过协商确定隐喻的含义并以隐喻为交际策略保证协商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多模态隐喻是是平面广告创意的重要特征,也是多模态语篇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然而,纵观国内外广告图像隐喻研究,大多都是基于对几个例子定性分析的理论探讨,而很少有研究对某一类型广告的大量语料进行定量分析,对其语篇特征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鉴于此,本文通过一定量的广告图片分析,建立隐喻系统,阐释广告意义建构的多模态语篇机制。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为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工具。它为多模态社会符号和动态语篇的转录、注解、分析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方法。在此背景下,文章简要介绍了电脑软件对语言、声音、视觉图像等社会符号的注解、描述、分析,及其对大型视频语篇的分割、概括、搜索等功能。在语篇数字化、复杂化的今天,研究者应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更高效、更深入地描述、阐释多模态语篇。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媒体时代,生态话语越来越依赖于图像、声音等多模态资源。鉴于此,文章融合评价系统与视觉语法,提出一个以态度意义为基础、生态价值建构为导向的多模态生态话语分析框架。文章以我国环保公益广告为例分析了态度资源的使用及其多模态符号建构机制,发现公益广告使用情感化策略建立个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情感链接,道德评判策略强调人在生态保护中的责任和能动性,以及合理化策略凸显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资源的重要性。这三种话语策略的使用凸显了生态价值和利他价值,弱化了利己价值,建构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合一共生,同系一个生态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生态哲学观。这不仅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建构生态命运共同体的社会需求,也可以有效引导公众理解并践行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