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莱布尼茨认为语言是人类文明的反映和原始记录,人类语言历史远超人类历史记载,因此研究语言可知民族起源和关系。所以,莱布尼茨研究汉字,其实要解决的是人类和哲学的问题。莱布尼茨如此热衷于东西方交流,就是因为他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思想",理解西方与中国的思维形式有别。他说中国在形象思维方面领先西方(甚至认为中医长于西医),而西方在抽象思维方面强于中国。在莱布尼茨的思想中,中欧文化交流总是双向的,他的汉字研究亦是如此。在莱布尼茨的汉字研究中,他与门策的通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中国性格     
冯晓虎 《社区》2011,(8):62-63
伟大国家,是那些经历过历史最低潮,甚至亡国,却总能够依靠自己重新站起来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莱布尼茨对汉字的兴趣来自于对语言"根符"的追寻。莱布尼茨一生都认为可在人类语言的基础上创造"根符库",从而找到人类思维根符库。"语言根符"其实就是莱布尼茨哲学中的"单子"。因此,莱布尼茨研究汉字要解决的其实是哲学问题,即将人类包罗万象的概念缩减到几十个或几百个"根概念",用这些"根概念"不仅可以总结过往的所有概念,甚至还能预测或"生成"未来所有的新概念。莱布尼茨本人不通汉字,他的汉字知识,主要来自传教士,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位就是基歇尔。  相似文献   
4.
中国性格     
什么是中国?中国是诗书礼易、唐诗宋词、高宗孝武、仓颉玄奘、解县关云长、常山赵子龙。不过。中国也是夏桀殷纣、赵高秦桧、酷吏来俊臣、阉竖魏忠贤;口蜜腹剑李林甫、焚书坑儒秦始皇;  相似文献   
5.
论莱柯夫术语“Embodiment”译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mbodiment"是认知语言学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它派生出"embodied mind"、"embodied cognition"、"embodied realism"、"embodied philosophy"等概念,该术语译名不当会直接影响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正确理解。该术语译名很多,有体现化、体认、体验、化身、寓身、涉身、具身、缘身性、体身化、成体化和肉身化等等,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都有一定道理,但整体看都略感言已尽而意犹未止。这个术语译名的多样化源于它本身在众多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其中仅罗瑞就总结了其12种定义。本文集中讨论莱柯夫/约翰逊定义,从西方哲学史关于"精神/身体"的讨论说起,通过探讨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尼采、罗兰.巴特、梅洛庞蒂和杜威等人的观点,将这个贯穿西方哲学史的讨论概括为有心无体—心体对立—身体复兴—体心合一的过程,通过详细介绍莱柯夫/约翰逊对"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区分,最后得出"embodiment"译名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德国的第一渡中国文化热潮以歌德、席勒和莱布尼茨等大师为代表,中国文字和文化赢得了他们的高度评价.但到18世纪,"礼仪之争"中教皇与乾隆皇帝的政治角力导致乾隆的"禁教令"(1746),中欧文化开始数百年激烈对峙,中国随之开始闭关锁国,文明发达进程逐渐落后欧洲,欧洲中国文化热潮迅速冷却.直到21世纪,除甲柏连孜(Georg von der Gabelentz,1840-1893)名垂青史的<汉文经纬>(Chinesische Grammatik,1881)之外,德国学术界对汉语和汉字的深入研究并不多,就连黑格尔、索绪尔这样的学界领袖也戴着有色眼镜来看汉语.认定汉字大大落后于西方文字,并造成中国人思维中的概念混乱.在这种背景下,阿德隆作为继莱布尼茨之后第一个真正从科学角度研究汉语的主流语言学家,在中德语言学交流史框架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他得出的结论与莱布尼茨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