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
从海明威的生平与作品分析了他骨子里的死亡意识和行动精神及其根源和意义,阐述了二者对立统一之中渗透的人生哲学与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一只猴子非常羡慕人类。它觉得,人实在太快乐了。果实熟了的时候,他们可以一担一担往家挑,不像猴子,一年到头四处寻觅食物,饥一餐饱一餐的;冬天里刮风下雪,人可以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家里有过冬的粮食,不像猴子,一到冬天,只能冷冰冰地蜷缩在石洞里,又冷又饿。这只猴子想,来世我一定不再做猴了。后来,这只猴子死了。阎王问猴子说:“来世你还想做猴吗?”猴子连忙说:“不想做猴  相似文献   
3.
冯雪峰 《云梦学刊》2009,30(4):103-105
文学理论未来的发展问题成为了当下学界讨论的热点,甚至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反思与担忧。刘恪《现代小说技巧讲堂》、《先锋小说技巧讲堂》二书,在思考理论与写作实践的关系,本土语言诗学的建构以及理论与文学教育的关系这三个方面问题时取得了突破.开启了理论思考的一个新向度。  相似文献   
4.
伦理学属性判断路径倾向于通过内在属性来赋予某个对象以道德地位,并进行伦理判断,这种前提假设往往面临诸多哲学难题。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出现要求伦理学从关注个体内在属性转移到对外在社会环境和关系的思考,通过强调关系性的动态伦理来理解道德地位和道德判断等问题。通过建构一种强调关系性、现象学、多样性和情境化的元伦理理论,无疑可以规避伦理学内在属性判断路径中的许多问题,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21世纪独特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