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徐志摩的思想相当复杂。以往对他的评论大多难免失之于简单化,或贬得太低,似乎一无是处;或褒得过份,近乎样样都美。本文拟说点个人的浅见,算是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从文化学的方位对巴金进行考察的论文时有所见,但大都集中在对巴金作品的文化价值的探讨上。而近一个世纪的坎坷人生、不懈追求,不但造就了巴金卓越的艺术成就,也形成了他复杂、丰富和色彩斑斓的思想性格(思想性格:指在较为稳定的心理因素中所包涵的观念和态度)。探析巴金思想性格的文化内涵及其特征是我现在一系列研究的主旨。由于巴金的人生历程较为漫长,为了叙述的明了和方便,笔者把它分为四个时期(青少年时期1904-1927;创作丰收时期1928-1949;建国后及“文革”时期1950-1976;新时期19…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很小就以异端者的眼光感悟和"关注"她的"环境",并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青年时期的张爱玲,在她孤傲而自卑、倔强而坚韧的性格特征中,包含着复杂而丰富的中外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宗教文化对巴金思想性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文化尤其是基督教上帝论中“圣爱的属性”、救赎论中的“满足说”和“道德感化说”以及圣灵论中的“原罪说”和忏悔意识对巴金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论丁玲性格气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当代史上,丁玲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女性之一.这不仅因为她初涉文坛,就“抛下一颗炸弹”、“震惊了一代的文艺界”;因为她曾经历了三年多南京囚居的“魍魉世界”;因为她曾广泛地接触过一大批中国革命史上的政治风流人物,并多次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充当“主角”;尤其是她以卓越的胆识和非凡的意志度过了二十多年不正常的生活,哪怕是再度锒铛入狱也在所不辞.正如曹禺所说:丁玲的“一生做了了不起的事.”就个人来说,丁玲的事业和爱情都是极为成功的.成功的命运取决于理想的性格.因此,丁玲生活道路上的痛苦、追求、灾难、幸福、成功等等都与她的性格气质密切相关.面对丁玲的成功,那么她性格气质中具有哪些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在丁玲人生道路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自然是极有认识价值的课题,理解这一课题对于我们青年朋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和现实无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试图就此勉力作一些初步的梳理和探寻.  相似文献   
6.
巴金在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里,刻划了一组封建统治阶级的人物群像,如怪僻凶残的冯乐山、专横愚顽的周伯涛、颟顸自得的郑国光、贪婪狡猾的高克明、险恶奸诈的王氏、堕落不堪的高克定、蠢拙偏执的沈氏等等,诸如此类的人物群像当中,在作品里占重要地位的,作者刻划得最为成功的大概首推高公馆里的“君主”——高老太爷了。 巴金曾述说过,《家》里有两个真实的人物,一个就是据作者的大哥的性格塑造了觉新的形象;再一个就是作者的祖父,作者根据祖父以及“亲戚家中的祖父”塑造了高老太爷的形象。巴金和普希金不同,没有“观察事物能做到冷眼旁观而不感情用事”的特点,他却简直是一个激情的存在物。十九年封建大家庭的生活象梦魇一样淤滞在他  相似文献   
7.
巴金代表作《家》中的鸣凤形象是一个十分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说,它是现代小说史上最优美的劳动妇女形象之一.国外的评论家认为:“鸣凤的文雅使人感伤的形象是小说中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的爱与死的故事也是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情节.”可见这个人物的确获得了人们广泛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应该说,肖红的一生是十分悲惨的。小时候在家倍受没有人性的父亲的打骂,歧视和冷落,也没有得到母亲和祖母的慈爱。成年后,个人感情上一挫再挫,饱尝流离迁徙的战乱之苦;逝世前,贫病交加,极度痛若和失望,以三十岁的英年过早地离开了人间。肖红的文化心理具有哪些内涵呢?她的悲剧包含有哪些文化因素?她的悲剧主要是性格所致还是环境使然?认识她的悲剧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本文就此作些初步探讨和梳理,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巴金曾说他解放前创作的全部作品里,唯一的英雄人物就是高觉慧。这段话表明了高觉慧在巴金解放前全部作品中的地位以及他对这个人物的态度。巴金在《家》的创作过程中,是满怀着希望和理想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作自己的道路。”这种理想和希望的寄托就是作品里以高觉慧为代表的新生的民主主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对杨老三、姚国栋和万昭华三个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文化内涵进行新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