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必要性已形成共识、毋庸置疑。而摸清当前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现状,为文化素质教育提供客观依据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近日,我们从汉语、文学、艺术、历史四科入手对安徽农业大学本科生的文化素质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圆首含气,孰不乐生而畏死?对死亡的恐惧开启了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也开始了对生命不朽的追求.战国时期燕齐滨海一带神仙家的活动已经很频繁了,时至汉末魏晋,社会大解体,人命如草芥,时光飘忽、世事无常的哀感弥漫于士子的心头笔端,基于对个体生命强烈珍借与留恋的养生求仙活动大为流行,并成为魏晋游仙诗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正始诗坛的代表,阮籍创作了八十二首《咏休待》,诗歌主题繁复隐晦,钟嵘评日:“厥旨渊放,归越难求”(《诗品》).李善谓:“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注》).但是其中的游仙主题则比较显豁.游仙,…  相似文献   
3.
“美的艺术对于了解哲理和宗教往往是一个钥匙,而且对于许多民族来说,是唯一的钥匙。”魏晋时期,各种诗体纷呈,游仙诗亦于此时大盛,这与当时的时代思潮——玄学密切相关。本文拟就魏晋游仙诗与玄学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在其代表作《觉醒》中人物描写的反讽手法.作者指出凯特·肖邦在描写传统人物时,沿用老套的人物描写方式,带有嘲讽的口吻,再现了他们的恪守陈规.而在刻画个性十足的女主人公爱德娜时,则选择新颖独特的语言,以突出她的个性.从而表现了凯特·肖邦对不合理的道德准则的批判,以及对自由的呼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