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1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介和旧媒介不断地开放、吸收,媒介间的交融和互补现象越来越凸显,"媒介间性"得到前所未有的生长,一种崭新的、潜力巨大的媒介生产"意义链"呈现在人们面前。"媒介间性"拓宽了单一媒介的意义空间,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产品,对文化资源的深度加工、再利用和多元生产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成为当前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分析了基于XML的Web数据抽取模型,详细论述了如何利用XML技术从Web页面中抽取数据.  相似文献   
3.
新旧媒介间存在补救、更新、积累和增值的现象,是已被广泛证明了的媒介互补增生规律。现代编辑在文化建构中主体地位的确定,说明编辑能够积极创新媒介。编辑创造出的文化就是媒介文化。“媒介间性”体现出的多媒介交互特性,在文本、影视作品和影视后出版物等诸多媒介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多媒介的交互运用有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模因理论重点强调了文化在传播中的"变异、进化",突出文化的变异性特点。从口语传播、拼音文字、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和网络等媒介形式,总是随着满足社会文化传播需求而不断发生变异。文化模因是通过保存、模仿的方式得到辐射性传播,而媒介是文化得以扩大传播的载体工具。编辑通过构建各种符号模式,创造出新媒介,从根本上推动着媒介的传播、变异和进化,为传播"大文化"提供必要的承载工具。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间性”视野下开发新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甲骨金石媒介,到纸质印刷媒介,再到数字电子媒介,媒介之间始终存在着补救、改善、探索、叠加和增值的现象。新媒介总是不断吸取着旧媒介身上"新鲜的血肉"。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媒介间性"得到前所未有的生长,一种崭新的、潜力巨大的媒介生产"意义链"呈现在人们面前。编辑不断更新旧媒介、创造新媒介,拓宽着单一媒介的意义空间,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产品,对优秀资源的再利用和多元生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京电视台揭秘性的讲述栏目《档案》讲述人在大量解密档案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各种旧媒介身上的优秀“基因”,交互运用文稿、图片、电影和三维地图等媒介。栏目创新的编排形式是对新旧媒介交互吸收形成的,充分体现了编辑学中的“媒介间性”思想。  相似文献   
7.
从原创文本到电视、电影,或者从屏幕放映后出版的影视后文本作品,乃至近年来电影电视交互改编的作品,充分证明:用多种媒介形式表达同一种内容的作品,是现代文化传播史上出现的一种媒体交互现象。这种现象不应简单看作炒作行为,它是由"媒介演变互补增生"发展规律决定的。从文化缔构角度看,影视文本之间相互改编嫁接,互动融合,是编辑创造媒介的正常活动,对优秀作品起到资源再利用、深挖掘,推动文化增值和多元化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网络课件面临的问题,从开发平台的选择、开发过程中进行的动态控制,以及建立长效的质量监督机制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