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后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有深刻的理论原因。把阶级斗争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无论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还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介绍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时都把阶级斗争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特别重视,并且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作用,他甚至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误认为是阶级斗争学说。偏离了科学的阶级划分标准,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又一重要理论原因。在土地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套关于划分阶级的科学标准,但在合作化中,却把“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作为分析社会阶级关系的依据,从而偏离了阶级分析的科学性。以“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划分阶级,是导致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错误估量的主要原因,也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论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由非法到合法的转折点。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正确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建党初期到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初步提出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义会议以后,正确的思想路线开始在党中央占主导地位。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将正确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中共“七大”确定了“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建国初期,正确的思想路线得到了贯彻,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条思想路线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作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建国后的应用与发展刘培平,王桂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立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  相似文献   
5.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案。这一构想,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国内战争初期(本文认为从1927年8月至1931年8月为“二战”初期,以下皆称“二战”初期)仅仅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虽然在这段时间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但作为中国的统治阶级或集团却发生了变化。各种社会政治势力的消长,无不引起社会矛盾的变化。所以,“二战”初期社会的矛盾除了具有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共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矛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论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刘培平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即从1927年7月到1937年7月,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矛盾、集团矛盾、政权矛盾、党派矛盾和民族矛盾纷至沓来,交织在一起;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致力子农民问题的认识与解决,经历了几十年的奋斗与探索,经验和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规仅就几个主要方面,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一、关于阶级分析问题。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文革”,我党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进行阶级斗争方面经历了入门—熟练—失误这样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大革命领导权问题,史学界进行了广泛探讨,但由于对革命领导权的含义认识不同,对中国共产党认识领导权问题的时间有分歧,以至于牵涉到大革命领导权属于谁的问题,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为了有助于这一研究的进展,我想就以上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1 关于革命领导权的含义 要探讨大革命的领导权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革命的领导权,它都包括哪些方面,其关系如何等等。这是史学界关于大革命领导权问题分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原大战后,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国内阶级矛盾也在不断加剧和进一步激化。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继续上升,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并开始下降。但此时,民族矛盾的份量还没有超过阶级矛盾,到西安事变前,阶级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西安事变是中国社会矛盾的转折点,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超过国内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及全民族抗战的发动,成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突出标志。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它矛盾都处于次要的和服从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