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1.
和谐社会与"爱"的传统道德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大系统.而要使社会诸要素保持和谐运行,离不开法律和道德的制约和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民族性和历史继承性.所以,当前我们要建设的思想道德体系,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1].  相似文献   
2.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天论》篇的中心,是谈论天人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是当时百家争鸣的重大问题之一。“天”到底是什么?这是研究天人关系所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在商周时期,“天”和“帝”是同等概念,都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是奴隶主阶级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3.
王充是两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自然篇》的中心,和先秦荀子的《天论》一样,是谈论天人关系问题的。这一问题,在两汉时期仍然是哲学讨论的中心课题。先秦时期,围绕着天人关系问题,“诸子百家”曾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到了战国末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孔子注重社会、人伦关系问题的研究,而疏于自然问题的探索.这种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也不能因此否认孔子思想中蕴含有科学精神.具体说来,孔子的科学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反对迷信;实事求是,表里如一;"下学上达","天命"可知;好学上进,自强不息;开办私学,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5.
(一) 《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道”在《老子》思想体系中,可以说是一身而数任,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又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同时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该遵循的准则。作为规律、准则的“道”,比较好理解,但作为宇宙  相似文献   
6.
儒家的境界观始于《易经》,中经孔子的充分发挥,到了《易传)那里,得到进一步的论证和深化,并奠定了其基本的结构与框架。孔子在《易经》提出的君子品格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多层次的理想人格范型,《易传》的作者则主要根据老子等人的观点,使《易经》和孔子的境界观更具有了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道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基本特征:与政治紧密结合,关注和回答时代课题;以群体为本位,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突出主体地位,强调主体内在的道德自觉性。认真研究与探讨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征,有助于认识其当代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老子》八十一章中,大约有二十五章谈到了“圣人”问题。所谓“圣人”,是指那些具有最高道德、最富有智慧的人。儒家往往用以指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而《老子》中则没有确指,而是作为一种最高的理想人格,用以阐明他所  相似文献   
9.
有学者认为,儒家学派经荀子而固定了立场,这是很有道理的。正是荀子思想体系的建立,使得儒家学派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了。苟子的科学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天人相分,尊重自然,重在“相参”;人性能知,物理可知,重在“学也”;“解蔽”“求正”,“知道”“体道”,重在“行之”;“治乱非天”,“人妖”可畏,重在“上明而政平”;人性本“恶”,去“恶”从善,重在“伪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