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大学生社会适应受到个体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包括情绪调控能力、自我效能、人格因素以及应对方式等,外部因素包括家庭和父母、社会支持、网络使用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等等。在已有实证研究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几个途径:从中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师长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鼓励并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同时,本研究认为已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整体设计和系统研究;与国外研究比较,国内研究更显薄弱;研究内容和对象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以2 011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考察青少年同伴侵害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心理素质在同伴侵害和内化及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同伴侵害和心理素质分别能正向和负向预测内化及外化问题行为;(2)心理素质在同伴侵害和内化及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心理素质可缓冲同伴侵害对外化问题行为的不良影响,部分支持了压力缓冲假设。研究结果丰富了心理素质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为后续的预防及干预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是落实素质教育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旨在全面调查我国本科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并建立全国常模。采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对在全国高校分层整群抽取的37 544名本科大学生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本科大学生心理素质整体及各分维度在年级、经济带、家庭居住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除个性品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男女生在认知品质、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整体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探讨青少年心理素质和自尊在其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自尊量表以及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对116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青少年社会支持、心理素质、自尊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能够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问题行为;(3)社会支持能够分别通过心理素质与自尊的中介作用来影响来青少年问题行为;(4)社会支持能够通过心理素质-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