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德岗 《社科纵横》2013,(11):124-126
北岛是当代颇负盛名的朦胧派代表诗人,无论是扎根本土还是移居海外,数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他借鉴现代主义表现技法,如直觉思维、虚实互化以及用蒙太奇手段组合意象等,使其诗歌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给受众带来了难以言尽的审美快感。尽管学者已经梳理出了北岛诗歌的众多审美特征,但其诗歌文本中还存在着一种创造诗美的技法却被论者所忽略,那就是悖论修辞。这一使北岛诗歌获得语义多解、情感多向和令读者新异的悖论修辞我们不能等闲视之,笔者拟在本文中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探寻北岛创造诗美的又一重要路径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德岗 《南都学坛》2008,28(4):91-92
在构成诗歌的诸要素中,意象的作用举足轻重。通过对舒婷诗歌的解读,我们发现花朵、树、星月、黄昏、船、帆等这些优美的物象是舒婷笔下常用的意象符号。她惯用这些意象符号有四方面原因:一是与时代生活密切相关;二是与诗歌主题密切相关;三是与诗人女性特点密切相关;四是与诗歌的风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女神》和《星空》是郭沫若最早出版的两部新诗集,它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特征。两部诗集审美特征迥然有别,但都给我们以较高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4.
刘德岗 《社科纵横》2012,(9):84-85,91
朦胧诗人北岛,可谓当下汉语诗坛领军人物。通观其诗歌写作,应以20世纪90年代移居海外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其移居海外后的后期诗歌写作中,其思维方式与言说方式主要运用的是直觉思维。这一直觉思维方式与言说方式直接造成了对现实的摧毁和对真实的颠覆。毫无疑问,被摧毁的现实给诗带来了极高的审美价值:一方面它使诗实现了美与真的分离,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诗歌语言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5.
具象诗(concrete poetry)又称图像诗(visual poetry),它是"利用文字的排列来创造图案(如几何形状)或模拟实物(如苹果或汽车)"[1]的一种诗歌.这种诗歌形式在20世纪的欧美、拉美和亚洲等地区曾盛行一时.在20世纪末的台湾和香港也涌现出了一批颇有建树的具象诗诗人,如詹冰、洛夫、陈黎等.近年来,具象诗在内地也颇受一些诗作者的青睐.关于具象诗写作,诗学界时有赞誉之声.犁青认为:"写图像诗的目的之一是借图像、视觉美的优势,把语言的意旨表达得清晰和强烈,使诗语言张力达到极限."  相似文献   
6.
刘德岗 《社科纵横》2008,23(7):85-86
在中国诗歌传统里,晦涩常常遭受到非议和排斥,到了现代,虽仍有责难之声,但随着人们诗歌素养的不断提高,审美趣味趋于多元,晦涩诗独特的审美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和接受.可以说,晦涩诗能产生深奥和多义,晦涩诗能启迪读者的心智并能满足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