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解放思想是中国社会变革深入展开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当前中国问题的理论枢纽.新一轮解放思想的路径选择要求我们要开拓创新、以人为本,紧紧国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展开,不能将共同富裕的公平观偷换成小农经济的均贫富,它的价值取向是达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样带法及样点法对连云港地区鸟类资源的调查,发现连云港地区农田鸟类63种,隶属13目28科.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连云港地区鸟类资源的现状、鸟类种类和数量减少的原因,提出了对农田鸟类生态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全球大视野和人类文明新高度,强调对国家有限性的超越,蕴含共赢共享的价值诉求,是在"类"关怀、国际交往理论、共同体构建路径等方面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核心权力交接,即国家政治领袖层的交接班,是当代中国重要、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迄今为止,中国的核心权力交接存在个人色彩较浓,对克里斯玛人格仰赖较重,周期较长,变数较多等问题.文中提出了对完善我国核心权力交接的几点思考:培养民主政治文化,淡化克里斯玛权威;促进政治结构分化与功能专门化;实现政治运行法制化;加强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5.
卡尔·波普与卡尔·马克思在历史观上有分歧,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却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他们都强调自由的价值性,并将自由与道德、自由与正义、自由与理想社会境界紧密相连,他们试图在个人与共同体、权利与善的张力中寻求和谐。当然,由于两者的政治立场、方法论与历史观的不同,他们的自由观因而呈现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邓小平政治制度化思想的形成过程、方法选择、模式寻找和前景预期。这一思想 ,对于认识中国当前的政治现代化进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认知心理学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尝试提出"制度事件"的概念,认为制度作为个体心智中关于行为规范的共享信念,是通过特定事件的媒介嵌入个体头脑,并在这种场景的再生中逐步强化的。制度生成是人们在制度事件中观察、思考、模仿等能动学习的结果,制度事件是制度生成的关键环节。作为政治家应该积极把握制度事件所提供的机遇,努力促进国家制度文明的跃进。  相似文献   
8.
9.
华北人民政府法治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它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实行法治的施政方略。虽然只存在了1年,但在法律的制订、政府运行的程序化、司法过程的规范化等方面都进行了同现代法治精神相契合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不仅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中国本土政治学的生成具有重大意义。它提出了一系列深邃的理论判断及命题.对中国政治与制度发展的价值和路径进行探索,形成了同中国本土政治息息相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是当代中国本土政治学发展史的滥觞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