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话语交际进行了有效探讨,提出了以明示推理原则为根基的关联理论。在话语实践中,交际双方通常凭借认知语境与最佳关联的有效介入来实现话语的准确理解,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语篇的多模态化趋势改变了意义生成的方式,以往主要依赖单一符号编码生成意义,而如今更多地通过多种符号编码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生成语篇的意义。本文从符号、功能、逻辑语义以及信息等多种视角分析多模态语篇中图片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探讨图文关系模式建构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帮助读者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动驾驶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技术连续体,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呈现出从人类主导过渡到人机协同再到机器主导等不同人机关系样态,其自主性与人类控制权之争引发了各种伦理、法律和社会等问题。人机互动关系演变背后折射的是人类控制形式的不断进化,从本质上看,自动驾驶汽车的责任鸿沟问题与不同技术嵌入层级下的人类控制密切相关。源于应对人工智能伦理困境的“有意义的人类控制”,可作为解决自动驾驶汽车责任鸿沟问题的一种全新技术治理理念。借助“追踪-回溯”双向路径设计,实现对多元责任主体的锚定。在“有意义的人类控制”框架下,将自动驾驶置于技术层级与人类控制的关系界面之上,坚持以科学的数据系统为支撑,以责任锚定为导向,以人类控制为中心,通过伦理与法律的整合进路,并结合完善的保险制度,破解自动驾驶主体悬置的困境。未来,应加强自动驾驶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尤其需要借助科技与人文的常态化对话机制,强化各利益相关方的伦理自觉和法律认知,摈弃简单的技术设计视角,实现“有意义的人类控制”转向,从而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茨勒于2017年提出的"后翻译研究"理论将传统的翻译研究扩展到语内翻译与符际翻译,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边界,更符合视觉文化的发展趋势,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路径.文章以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中国的翻译历程为例,探讨了"后翻译研究"理论在该作品前翻译、文本翻译以及符际翻译等阶段中的运用,进而指出正是各类文本翻译、电影、话剧与舞剧改编给原著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未来,在坚守语际翻译的基础上,应借鉴"后翻译研究"理论去审视复杂的跨学科、跨文化、跨符号的翻译现象.  相似文献   
5.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