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大课题,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实践。笔者撰写此女,不想而且也不可能对这个大课题所涉及的一切方面广论深谈,只想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最重要、最直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据问题,概略一议。  相似文献   
2.
如同各种特定的、独具形态的哲学思想都有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一样,毛泽东哲学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形态,也有其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过程。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哲学概括,毛泽东哲学思想这个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究竟形成于何时?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这是研究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做了高度科学的概括,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又一面光辉旗帜。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权威的历史必然性就在于:它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和渗透性、广溶性,集中体现了党所代表的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权威,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保证党的团结一致,确保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稳定,加速改革开放的发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以及促使社会主义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均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哲学基础刘敬诚邓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历史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提示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理论和原则,对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地位、方针和政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这些思...  相似文献   
6.
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不是一个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理论而言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科学体系的问题,一个时期以来,哲学界、理论界持议不同,颇呈歧见。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否定了不承认邓小平是哲学家的种种见解,持认邓小平是集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现代的新型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邓小平哲学思想具有极其科学的严密的理论组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发展、新成果和新高程,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的实践哲学;它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论和实践、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战略宏观辩证思维和总体性思维方式,特定的哲学思考侧重点,以及特殊的表达方式等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家的改革开放的这个大角度出发,分析与论证毛泽东哲学思想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即毛泽东哲学思想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导向,规定了社会主义的走向和道路,指导着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指导着国家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并且为党和国家确定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政治生活的主题。 本文是想比较概略而又侧重地谈谈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与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换言之,就是谈谈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问题。可是,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的一些政治和文化“精英”曾经在解放思想的名义下,提出了一种论调: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要改革开放,必须“抛弃毛泽东”,“抛弃毛泽东思想”,“抛弃毛泽东哲学思想”。这种论调显然是别有用心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独辟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火发展。作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0.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检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非成败的综合性科学标准,蕴含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的真理追求和价值追求的统一,是对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