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英国《泰晤士报》有关中国晚清时期的大量报道是研究近代中外关系的珍贵史料。本文以该报有关1898年前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活动的报道为例,指出这些报道不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更须注意的是它代表的公众舆论力量当时已成为影响英国政府有关决策的一大因素,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法国革命前的三个等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末 ,法兰西遽然发生政治性巨变。究竟为什么 ?有关的论著多将研究重点置于那个世纪 ,特别是绝对君主制临近解体的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朝代。本文则试图在宏观上粗略地考察法兰西的“长时段”社会 ,回顾三个等级千余年间的形成和演进 ,评述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以探讨爆发 1789年大革命的远近原因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1世纪,儒略历在吸收古代东方民族历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产生,于教皇格列高里在位的16世纪末期得以改进,形成儒略———格列高里历即所谓西历,又因近代被多数国家先后采纳而泛称公历。公历剔除了西历中的基督教色彩,没有拉丁文月份名称的移植,不至令人忆及主要属于西方传统的儒略·凯撒、奥古斯都的统治。然而,公历作为一部相当完善的阳历,会让人追怀古代东方民族尤其是埃及人对历法的非凡贡献  相似文献   
4.
英国<泰晤士报>对德国侵占胶州湾后各国的舆论反应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这些记录有助于我们了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初的心态与决策过程.最初各国试图阻止德国的这一打破列强在华利益既有格局并有损中国主权的行动;在德国提出强租胶州湾后,各国舆论迅速转向,抛开了同情中国的伪装,开始为本国如何从中谋取好处出谋划策;当俄国率先效法德国,侵占大连湾后,列强间的争夺迅速升温,报刊纷纷提出侵略中国的"补偿"计划,掠夺中国的狂潮随之到来.  相似文献   
5.
法国新旧贵族的融合与同化--长袍贵族析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旨在考察脱胎于平民等级的显宦"长袍贵族"的形成和异化的进程,评析期间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权、旧贵族和下层民众的关系及其演变,从而揭示特权等级必然随着专制政体的倾覆而消亡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6.
1870年9月1日,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兵败色当,决定了普法战争的结局和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命运。帝国倾倒,普军犯境,六十年代末期以来法国国内外日形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于是急剧炽热化。无论就国体或政体而言,法兰西都面临着历史性的转折。巴黎公社就是在这种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1871年的巴黎公社,曾有第一国际巴黎支部不少成员和一些外国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的积极参加,受过马克思主义的一定影  相似文献   
7.
对于近代西方各国而言,报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和重要的舆论表达渠道,尤其在法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财政等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报刊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法国百余年的右翼报刊的变迁历史说明,法国右翼报刊与支撑其存续的政党与利益集团息息相关,它们同样起到了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英国侵占香港的最初20年间,其国内的现代政党制度正加速发展并在政治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执政党在外交及殖民事务上的不同理念对其在香港的统治手法颇有影响。英国政府对香港的发展定位、港督的遴选及其政策取向的差别,都有着深刻的政党政治背景。理解此时英国政党政治的演变历程,对深入把握殖民初期香港的发展脉络是必要而且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在法国近代史上,阿道尔夫·梯也尔(Adolphe Thiers,1797-1877)是一个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开端于复辟王朝(1814-1830),贯穿七月王朝(1830-1848)、第二共和国(1848-1852)和第二帝国(1852-1870).此人经历了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革命,充当了镇压公社的刽子手,最后当上第三共和国的首任总统.本文论述的是他在1830至1870年间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期间,右派有三个组成部分:传统的正统派、倒台的奥尔良派和专制的波拿巴派。正统派和奥尔良派联合而为“秩序党”,是对抗法国1848年革命的主要反动势力。本文试对正统派的历史渊源作初步探讨。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右派”的出现,可以上溯至17世纪中期的“投石党”之乱,甚至追寻到16世纪下半叶的宗教战争。但是史学界普遍认为,法国制宪议会1789年9月11日会议上两个特权等级的代表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代表阵线分明,以近乎集团的形式分别坐在右边和左边的议员席位上,如此一种有象征性的历史场面可以当作政治词汇“右派”(或“右翼”)和“左派”(或“左翼”)出现的标志。1789年大革命是近代法国社会所经历的不断急剧动荡的开始,也是后来称为正统派的这个右翼派系形成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