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当代在校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确实反映出正从传统的和现代的范式向后现代世界观转变,那么这种转变的程度有多大?作者分析世界各地2500多名大学生对问卷所作的答案,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确实在发生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并不那么大。虽然,仍可以从大学生们极端平等的思想观念中看出一种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几位作者还提出,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价值观念的并存可以被描绘成一幅陆上风景画,无矛盾原则在这里未必适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的分崩离析及各专业围绕着社会学的重新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科学的进步依靠日益发展的专业化,而专业化的发展则引起正式学科的分裂。各学科重新组合,出现了新的混合领域。由于互相交叉的不是整个学科,“跨学科”这一概念似乎易使人产生误解。科学创新一般发生在各专业之间的交叉点上,于是出现了“范式”这一概念。这一概念对自然科学是适用的,但对社会科学似乎并不适用。我们利用5种正式学科——历史、地理、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来描述这一过程。社会科学产生混合专业,于是建立起形形色色的、复杂的新混合领域网络,结果是社会科学各学科原来的分野和布局变得几乎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3.
决策须作跨时空的比较。数据若仅涉及某一时间点上的情况,便缺乏意义。对进步情况进行评估,我们需要把过去的实绩与目前的实绩、或把目前的实绩与未来的期望进行比较。通常是在一个国家内进行跨时比较。跨国比较一般局限于某一个时间点,把有关国家按照某一社会指标从做得最好的到做得最差的排成一个比较表。这就使失败者多于胜利者;同时它也是静态的。如要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不仅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正在进步,而且与其他国家相比正在赶上去,就需要作动态的跨国比较。本文说明,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赶上其他国家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它们的起点,而且取决于它们选择的是固定目标还是活动目标。本文并利用关于婴儿死亡率和男女平等的数据说明,不仅按国家分别进行比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且按评估的社会条件进行比较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肖国述是安徽省霍邱县石店镇桥岗村小学原校长、退休教师,共产党员。如今已年近古稀的肖国述乐善好施,同事们为他粗算了一笔扶贫济困账,从1964年脱下戎装,拿起教鞭迄今,他每学期平均资助穷孩子十几名。受他资助的贫困生累计在900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5.
研究人员的工作需要特定的信息。研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现场调查与提出报告阶段。信息则随研究阶段的不同而有差异。社会科学信息也正在迅速地成为决策的关键依据。积极的信息提供,正在取代消极的信息收集和存贮。信息的管理从储藏形式变成流动形式。信息的战略价值与日俱增,导致了战略信息管理的发展。战略信息管理是一门关于增强研究和决策能力的科学。这里讨论了6个最重要的方面;利用现有的数据库、建立新的数据库、建立国家和区域网络、发展技术基础设施、解决信息与通信中的多语言问题、以及培训信息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社会转型管理计划优先考虑的主题和研究课题可以看作战略信息管理中的核心问题。社会转型管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确定的一项国际社会科学研究计划,研究对象是种族性与多文化社会、正加速实现社会转型的城市以及环境、技术和社会的变化在地方上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巴西1994年总统选举清楚地表明这个国家政党组织软弱无力,党派认同感不强。巴西选民选举行为的特点是注重个人影响,选举倾向不稳定,效忠政党的观念差。政府的经济战略——雷亚尔计划——对选民投票意向影响最大,它使经济因素决定选票成为整个选举过程的最重要特色,使当届政府的候选人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第一轮选举中就获得胜利。  相似文献   
7.
赫尔辛基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1973—1975年)引起了人们种种互相矛盾的评论;这些年来,几乎没有哪一个外交会议引起的评论有比这更互相抵触的了——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了该会议的重要性,这件事的全部含义很难说清楚。然而可以肯定地说,会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确定了能够确保参加国之间稳定而平等关系的行为规范;对在与70  相似文献   
8.
发展的困境与联合国内的紧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社会努力争取实现联合国宪章规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但怎样才能实现,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争论的主要根源是北方工业化民主国家和南方的不发达国家对发展战略和计划持不同的观点。虽然斗争发生在不同的领域,但实质问题始终是南方国家要求重新分配,尽快实现经济方面的公正,这与北方自由民主秩序的政策和实践发生了冲突。冲突发生的地点是两个国际组织体系——全球性的联合国体系和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工业化民主国家体系。在联合国内部,联大是南方国家的活动中心,而布雷顿森林专门机构通常反映北方的观点。许多年来,大会关于经济发展的辩论一直在联合国占首要地位。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重心已转到安全理事会和维持和平行动。联合国大会寻求使联合国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上来,要求秘书长模仿根据安理会指示起草的“和平议程”,准备一份“发展议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讨论了欧洲社会科学比较研究人员在伦理方面遇到的一些难题,评述了有关国家和国际上旨在解决这些难题的一些做法。作者从1993年开始对资助研究工作的团体、研究所和中心、社会公共机构和研究人员个人进行调查,评估专业研究人员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这些伦理难题,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需要维护伦理标准,了解目前正在实行的或计划实行的有关措施,并协助学术界这样做。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指出了今后怎样做才能有助于跨国研究和比较研究人员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0.
国际组织与民族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各国既已参加国际组织,由于这方面的经历,它们在决定事关国家利益的问题时,其行为是否与以往有所不同?二是现在有两个互相关联而又迥然不同的体系:一个是联合国体系,各国都可参加,奉行主权平等原则;另一个是工业化民主国家控制的体系。这些组织麇集到这两个体系之中会产生什么影响?结论是,有充分的证据说明,由于世界各国现在无不互相依存并因而参加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在确定和寻求自己的利益时,日益被迫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利益。显然,这两个国际组织体系反映着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野,它取代了冷战而成为国际关系分裂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