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化论对中国近代国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以胡适为例,探讨进化论在当时文学界产生的争论和影响.胡适以"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进化文学观念,有力地推动了白话文学的发展.由此引起的争论,使新文学借助于后胜于今的进化论与传统文学发生裂变,并与百年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紧紧地纽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债务依其清偿地不同可被区分为赴偿之债、往取之债与送交之债三种类型,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及我国对这三种债务的风险负担的规则有不同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和谐社会构建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一部分,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不仅体现了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也增强了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和女性艺术笔触入手,对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指出凌作反映了男权社会中不合理、不美满的女性人生,并通过品味艺术形象,剖析了凌笔下“婉顺女性”形象系列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揭示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文章还考察了凌叔华极富个性的结构艺术、文学风格以及表现方法,对其作品所蕴含着的审美价值与审美功能作了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5.
台湾女性诗歌中的女性主义自觉,大约始自70年代末,在八九十年代渐成风气,但是台湾女性诗歌中的女性主义因素的出现则大在早于这个时段。60年代末,蓉子创作的组诗《维纳丽莎组曲》,应视为台湾女性主义诗歌的滥觞。此后,女性诗歌从爱情婚姻、生存困境、生理等方面,以自己的身体与经验作为审美感知的原点,进入到对个体生命、对自然本真的体悟中去,这正是女性主义最内在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6.
当前,网络文学是学界的热门话题。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常被作为一对相对的概念进行比较,得出此劣彼优的结论。其实,网络只是文学的一种工具性革命,而并非文学本身,因此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对应的概念,更非对立的关系。文学的弊病不应当归罪于网络。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它虽然是互联网时代的副产品,却也适应了广大网民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作者与读者双方面都会逐渐成熟,网络文学的进步可以期待。  相似文献   
7.
日据时期台湾作家吕赫若的家庭背景与卡夫卡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他小说中强烈的审父意识,与巴金们更为接近,都是用小说在历史性的"文化法庭"中,无情地审判自己的父辈文化,以期拯救自己的民族和自己的国家.他笔下的"被吃者"多表现为处于社会最弱势群体的妇女,被"吃"的不只是她们的肉体,还有她们的灵魂.这既是中国特色,也是吕赫若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论当前高校大学生时尚风潮的文化表征和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业文化、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现代语境下的时尚文化风行于市,并成功地穿越了大学的围墙,弥散在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物态表象,而且它还直接关涉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等问题.深入地分析时尚风潮的生成背景、文化内涵,从思想和实践层面对大学生加强引导,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甄别能力和欣赏品位,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时尚文化的改良与创造,以使他们成为引领社会风气之先锋,这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在今天,女性对男性的隶属关系已经打破,可是,由于时代局限,新型的两性关系还不能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夹缝中,女性“拜社会现代化之赐”,有了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呈现在社会现象上,便是女权运动的勃兴以及新女性主义的抬头。但是,仍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群体却不甘愿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封建的、落伍的男性沙文主义也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于是,两性之间有史以来的战争不得不扩大化并呈现出新的样貌,反映在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一言以蔽之,就是两性关系的无情、疏离与对抗。  相似文献   
10.
由于政策因素、市场因素、信用体系不完善、银行自身管理薄弱等原因,我国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存在诸如系统性、流动性、政策性和信用性等系列潜在风险。对此,可考虑通过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实行利率市场化、努力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加强商业银行风险内控制度等措施来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