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当下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关于作品,众评者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小说凸显的孤独主题和绕人的说话形式上。其实,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梦境艺术手法。从梦境的意义建构与梦境的文学功能显现两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对存在主义哲学的理性思考与精神家园的感伤追寻。  相似文献   
2.
从成名作《塔铺》到代表作《一地鸡毛》,乃至后来的官场系列小说、历史系列小说,直到《一句顶一万句》问世,刘震云一直坚持以自己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他的文学视角、关注对象以及作品的主题揭示都是恒定的。以刘震云二十余年创作之旅为研究对象,以其作品的阶段性主题揭示为切入点,条分缕析出作家面对物质对于精神、权力对于尊严、历史对于人性造成威胁与摧残时所发出的尖锐抗议以及对美好、自由、光明世界的寂寞守望,进而完成刘震云小说主旋律题旨的释读。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以鲁迅批判为基点,条分缕析出张弦作为新时期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他自觉承继了鲁迅所开创的民族反判精神,在爱情婚姻领域内揭开封建余毒留下的伤疤,深剖出新时期国民软弱、麻木的劣根性。同时,在揭示底层人物与知识分子劣根性的基础上,将笔触伸向了新的批判对象领域,在批判所产生的影响、基调上进行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拓新,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鲁迅民族反判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文学史上,凌叔华与徐志摩的情感纠葛可谓是一桩公案,而凌叔华与陈西滢的美满婚姻又博得了众人的称道。究竟在凌、徐和陈之间曾经存在过怎样的微妙关系?作为凌叔华的成名代表作《酒后》的撰写与发表,其写作机由与主题昭示又引起了很多评论家和读者的猜测,作者是因自己的情感经历而有感而发,还是为当时的女性解放运动呐喊助威,带着这些疑问,文章拟将小说文本《酒后》与丁西林的独幕剧《酒后》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掠开此段情史的面纱,探得其中究竟。  相似文献   
5.
由于酷爱古典传统文学艺术,贾平凹在创作中有意识地继承古典文学文备众体的表现传统,形成了《秦腔》文备众体的文体特点。以穿插在文本中的诸文体为研究对象,条分缕析出这些文学艺术碎片在文本中所承担的叙事、审美、立意功能,立体呈现作品独特的文体形态,发掘其在贾平凹写作中的美学价值与文体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婚姻制度的一部分,“典妻”以及相关的婚姻形式总是在民阃或强或弱地存在着。自“五四”以来,这种民闻习俗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与之相应的.典妻题材的小说也相继在文坛上出现。面对这一民族陋习,不同的作家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社会环境和生存地域的不同以及在创作中所采取的叙事模式的不同.展现了对这一题材不同的挖掘。本文就拟从两方面来研究现代作家典妻题材主题挖掘深度的衍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伊始,徐贵祥在小说创作之路上一直稳步前行。《马上天下》的问世使其创作继《历史的天空》之后又一次走向巅峰。但其创作在好评如潮的背后还是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重复的烙印,并在人物形象塑造、英雄成长等方面出现了模式化倾向。在已有主题阐释详尽、写作资源过度开发的窘境下,徐贵祥在接下来的创作中何去何从,这是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读者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背景下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网络使得经济模式产生了巨大变化;金融各行业的风险性增加;金融各行业的监管更为困难。生态金融环境的构建应考虑的因素:需要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要强化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变;金融生态环境应重视对企业诚信的规范。建构金融生态环境要加强金融各行业的创新活动:加强金融各行业的管理控制能力,实现适应新环境的自我调节。加强金融领域的科学规划,规范金融行业的有序运行。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网络背景下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两栖创作于小说与影视文学的张弦在小说界所产生的影响似乎要大于影视界。其实,深入研读张弦的全部作品,作为小说家的张弦在影视剧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不逊于小说。文章以张弦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其坎坷的人生经历为背景,以其各时期的编剧作品为主线,阶段性地分析剧作的主题揭示与创作倾向,从中窥探张弦影视剧作的内核构成及其在创作过程中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了解剧作所取得的成绩及在当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而全面了解张弦的思想及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长篇小说历经数百年的演变,各种形式的文体探索由来已久,但真正出现打破主导文类规范,形成无"体"之体的写作现象则始自20世纪90年代。纵向窥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无"体"之体书写状况,其大致呈现出诸如看似不像小说,实则是小说;或看似像小说,实则又不像,在像与不像之间摇摆;或看似不像,实则也难算作小说等镜像,从文类发展的内部自足性、中西文学资源的文体渗透、创作主体的文体意识与自觉追求、时代语境下的审美接受等方面探究镜像成因,并对其发展的可能性维度做出评判,这对于作家的文体探索、读者的文体接受以及学界的文体研究皆为一次有意义的跋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