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古代广府文化中的农业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广府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广府文化中,不仅是农业及其延伸产业、宗族文化、城市及民居等方面具有浓郁的农业文化特征,即使广州港与疍民,这两个最容易和海洋文化发生联系的问题,其实也与农业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人口思想的发展,有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特点,既前期忧虑“人满之患”,后来却担心“人少亡国”,变化之剧在历代思想家中实属罕见。为此,后来有的论者言及其人口思想时,或抑前扬后,或反之。本文就其人口思想主要论点的形成和转变的原因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唐代妇女的经商具有被动性,多因寡居,生活无着不得已而经商.由于她们经济力量不足,只能选择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的行业,所以经商的行业面相当狭窄,仅限于旅店、餐馆、酒店等少数服务性行业.经商的规模较小,经营的地域范围也较为狭小.在经营过程中,不少人利用女性的特点经商,同时注意商品的质量问题.一些女子有胆识、有气度,颇具侠肝义胆.  相似文献   
4.
宋代福建茶业生产述论勾利军宋人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①。福建早在唐代就是贡茶产地之一②,宋代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福建建州茶有“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之称③,被士大夫视为极难得的佳茗,代表了宋代茶叶生产的最高水平。因此,有关福建茶叶的栽...  相似文献   
5.
清中叶以来,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过剩人口”,这是中外研究者早已充分关注的一个基本事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农业生产领域中,人口对生产力压迫现象的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  相似文献   
6.
清代长江流域人口运动与生态环境的恶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长江流域人口运动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汪润元,勾利军本文从分析清代自然灾害现象入手,考察了清中叶以来,长江流域过量的人口压力、人口运动的主要流向和形式,指出了长江流域各重点林区以及沿江湖区在人口压力下的开山垦田和围湖促淤等过度生态取代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环...  相似文献   
7.
唐代黄河中下游地区蝗灾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勾利军  彭展 《中州学刊》2006,(3):186-188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唐代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从时间分布看,这一地区的蝗灾后期比前期严重,蝗灾发生的月份主要集中在五六月;从地域分布看,蝗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两岸及平原地区,且灾害有向江淮一带扩散的趋势。上述特点的出现主要与这一地区的地形、气温、黄河沿岸的地理环境、水旱灾害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帝王,叱咤风云数十载,而发生在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5年)的皇后废立事件,则是她走上政治舞台的最关键一步。由于此举事关重大,历来论者颇多,综其论点不外两端。旧说一般多注目于武氏本人,称她“狐媚偏能惑主”(骆宾王语),倚姿色,弄权术,搞得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流毒天下,贻祸邦家”。由于此论太过注重武氏本人的姿色和权术,近世史家多嗤之为“女人祸水”论之翻版而不屑一哂。本世纪中期以来,研究者开始注重对历史事件做阶级分析,指出废王立武之争,或为关陇门阀与山东寒族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有关追尊皇后的祔庙情况,《新唐书》、《文献通考》、《十七史商榷》等史书记载差异较大,有皆别立庙,必祔太庙以及两者均可三种观点。先天皇后、贞顺皇后、贞懿皇后等追尊皇后神主别立庙;恭皇后、恭顺皇后、恭应皇后等追尊皇后神主祔追尊皇帝庙;宣庄皇后、光懿皇后、景烈皇后、元真皇后、太穆皇后、和思皇后、昭成皇后、肃明皇后、元献皇后、章敬皇后、哀皇后、宣懿皇后、元昭皇后、惠安皇后等追尊皇后神主都曾祔太庙。追尊皇帝的追尊皇后神主一般祔于追尊皇帝庙。神主祔太庙的追尊皇后,后嗣一般是皇帝且要配祔的皇帝室中没有其它皇后神主还要符合太庙礼制的要求。反之,则别立庙。此外,追尊为皇后时间早于需要配祔的皇帝死亡时间,这种情况下的追尊皇后神主也是要别立庙的。  相似文献   
10.
勾利军 《河北学刊》2008,28(3):56-58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一个时代。开放与兴盛是唐代留给世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也是唐史研究领域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中国唐史学会与河北学刊杂志社联合组织了这组专题讨论。通过回视唐代的开放与兴盛,可以发现,唐代的开放首先源于开放的大民族的观念,唐时已经不隔华夷,这种初步形成的"华夷一家"观念,不仅超越了前人,对后世的华夷观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唐代的对外开放是多方位的。在丝绸之路上流动着的不仅是物质资料,还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也就是说,既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又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地吸收外来文化。第三,唐代通过强大的经济实力、册封制度和羁縻府州制度,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民族关系与相对平稳的外部环境,从而为开放和兴盛提供了政治保障。相反,当国内发生像"安史之乱"这样大的社会动荡,或晚唐政治极端腐败之时,唐代的开放则处于停滞的状态。从今天看来,唐代的开放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留给后人许多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唐代对外开放中的许多特点和经验,值得我们今天进行深入审思,从历史得到的经验是,只有全面而持久的开放,才是国家繁荣和民族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