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8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是一种以内在超越为特征的文化形态,体现了"礼"的重德精神与"乐"的艺术精神的统一.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相区别,在中国儒家文化语境中,人们不是敬仰和崇拜上帝,而主要是以现世关怀来代替"终极关怀",以伦理的"耻感"与审美的"乐感"来代替宗教的"罪感"和"爱感",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乐特色.  相似文献   
2.
认识客体的本质属性及其存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的客体与主体是认识论研究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哲学基本问题既具有本体论意义,又具有认识论意义,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作为抽象程度最高的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与认识的客体与主体范畴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本文试图对认识客体的本质及其存在形式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观念变革卞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保留着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价值理想的承诺,也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这一本质内涵,为价值观念的变革指出了正确的导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  相似文献   
4.
《哲学笔记》中收有列宁写作辩证法十六要素的手稿一页。它为我们研究列宁提出十六要素时的构思过程即写作过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显然,这是《哲学笔记》中引人注目的一页。早在六十年代,黄枬森同志就写过《读列宁论辩证法十六要素》的文章, (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一九六四年第二期)最先根据列宁的手稿来研究十六要素的写作过程。《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六期发表了黄枬森同志的文章:《列宁的(哲学笔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其中第二部分“关于辩证法的体系”,主要是从十六要素来分析了列宁对辩证法体系的设想。黄枬森同志认为,“不能说十六条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但是,在十六条中却包含了辩证法体系的一个雏型,从中可以看出列宁关于辩证法体系的思想,这个雏型就是第一至七条”①。我的看法与此观点不完  相似文献   
5.
历史理性的发展轨迹——评《人类探索自身历史脚步的追寻》卞敏自然与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家们研究的两大领域,并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自然观与历史观。就历史观而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无疑是哲学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但唯物史观作为历史理性的一种科学形态...  相似文献   
6.
哲学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一些最古老的哲学概念与问题往往具有永久的魅力。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就是这样一个讨论既久而常新的问题。在以往的哲学家那里,自然和历史是两个截然不同而各有其特征的世界。“自然”是必然王国,“历史”是自由王国,自然观和历史观之...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对人自身命运与价值的关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经济发展追求的总体目标应当是社会的全面进步,而社会进步应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着眼于人类的长远发展而提出的一个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问题。当一个社会在向现代化迈步的进程中,如何认识、处理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的关系,尤...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邓小平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透视其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所蕴涵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从信念的坚定性与“自强不息”的精神、策略的灵活性与“天下为公”的精神、发展的连续性与“天人合一”的精神、目标的整体性与“厚德款物”的精神等四个方面揭示邓小平的哲学智慧与人文精神,从而在文化发展这一新的视角论述邓小平理论的文化底蕴与人文魁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三种文明的互动性、制约性、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在江苏哲学史与科学史研究会举办的“西方哲学史与伦理学史专题讲座”上的讲演(摘要)关于西方哲学的开端问题,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是经验论的看法,以泰勒斯为开端;一种是黑格尔的看法,以巴门尼德为开端。应该以米利都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这三派合起来作为开端,不能以哪一派为开端,而应以他们的发展整体为开端。这个时期的哲学发展体现出两个圆圈:一是对本原的规定经历了质、量、度发展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